民俗文化西和乞巧文化你了解吗

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各地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西和乞巧文化是一种集信仰、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的牛郎织女传说。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巧娘娘”原型就是秦人先祖女修,乞是乞求,巧则是心灵手巧,“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乞求幸福的意思。

西和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及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崇拜仪式,还有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作等。其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被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第七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将于8月14日至20日(农历七月初一日至初七日)举行,此次节会将以“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为主题,突出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世遗的高远定位和发展方向,论坛期间将达成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国际性宣言文件,将为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世遗发挥重要的作用;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ms/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