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虽然说一切都在变化,但总有一些东西是无法磨灭的,比如酒席。
小编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吃酒席时的场景,别提有多热闹了!亲朋戚友或者邻里遇到起屋上梁、生日寿诞、添丁进口、喜结良缘、老人过世等大事总要办酒席,那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六亲九眷不请自到。这种浩浩荡荡的场面只有乡下才有。
办酒席的时候,主人邀请村里的掌勺大厨帮忙炒菜,村里的妇女会自发来帮忙摘菜、洗菜、切菜、处理一切相关事宜。
碗筷桌凳也是需要借用邻里的,也不用怕分不清楚,每家的碗都有标记。酒席散了之后,把碗洗干净按照标记分类送会给邻里。
这种大锅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农村人把这种互帮互助,充分利用资源的美德真是发挥的淋漓精致。
那时候的酒席,料好足,每个菜都是满满一大碗。
那时候吃酒席每家每户最多去两个人,大多数都是去一个人,勤劳的妇女总是把菜省下来留给没有来参加宴席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一些硬菜。
没空去参加的村民会让其他人带红包过去,那么负责带红包的那个人也需要帮没来的村民打包一份,一般一桌都是坐10个人,这种情况下,一个桌就坐9个人。反正一个红包就代表一个人,有的时候,一个人要帮好几人打包。
打包也是有讲究的,当一个桌最德高望重的人说:“来,吃”的时候,就可以动筷子夹一块放到袋子里。
虽然现在很多农村办酒席也会选择在酒店,但是还有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习俗。有人说这样做不会浪费还挺好的,但是也有人说菜端上来还没吃饱就被装到袋子里了,没必要。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们村还有这个习俗吗?你觉得这种习俗值得保留下去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于都青年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务合作:-
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