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阜平历史之
阜平独特方言
上次写的很匆忙,这次完善下。先讲个笑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全体干部群众在大操场里开大会,会议结束后人们沿着北街往下走,人很多,一辆墨绿色的甲壳虫车从城厢岗沿着北街在人群中满满挪动,往东走。当时的人们都没见过这样的车,又小又可爱。人们纷纷上前抚摸车,并议论:
“哎呀,摘个王八盖车真不赖。”
“嗯,斗是,斗是”
“摘样的车肯定压不着人儿,也创不死人。这么轻。”
“哎呀,窄车真DEI。肯定可贵里”
“哎呀~~~~~我里脚………压我脚蓝。”
被压脚医院拍了个片,确实一个脚指头的骨头断了。
据过来人讲,当时的人们说话很少使用成语和名词。你要是说个成语比如:"哎呀,这雹子大哩,一片狼藉!"或者把吉普车叫做“越野车”,你肯定遭到众人围观不用别人说,你自己都觉得骚蔫蔫的。
其实方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阜平方言划分大体如下:
图中绿色部分是阜平县城话
阜平历史上曾归属曲阳和行唐,阜平的一部分曾经属于山西,山西的一部分也曾属阜平。
阜平话属于北方方言,语音大体上与普通话相近。但受地域、交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又有许多复杂的现象,如:
平阳、北庄、台峪三乡镇东与曲阳、唐县接壤,居民发音仿同于曲阳、唐县话;
东城铺、北果园、城南庄三乡镇南与行唐相邻,部分居民仿同于行唐话;
城南庄、岔河、下庄三乡镇,西南与灵寿毗连,居民发音仿同于灵寿话;
下庄、龙泉关、寿长寺、吴王口、段庄等乡镇西和西北与山西繁峙、五台、灵邱等相连,这里的人说话都代山西口音。
其中的五区和六区话小编很难区分,说得快了,根本听不懂。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方言
县城话:
北果园说话是这样的:
我们馋了,最多素年年的弄个肘子吃!!
六区话:
二两肘子一个
典型的平阳话和曲阳简直是完全一样的:
让你去冯家口泡小闺女去浪?
阜平境内使用范围最广、最能体现阜平方言特点的乃是——阜平县城方言
阜平县城方言的主要特色是:
发音中没有前鼻韵母en也就是汉语拼音里的inen一律读做ingeng比如人民应该是renmin却读成rengming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没有”的读音,全国独一份,读作mǎ
例如:
你吃饭了没有?马哩。
你们干什么兰?嫑(biao阜平读四声,全国好多地方有这个说法,但官方读音是二声)闹蓝,都是一个村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哩,有什么意思按?
阜平的方言很杂小编认为因为多种原因造成
阜平建制沿革
阜平在周代之前是冀州的地方,周代是并州的地方,春秋为奚子国(或鲜虞国)之地,战国时为东垣,到秦时废封建,置郡县,阜平成为南行唐的地方,属巨鹿郡。西汉时为南行唐、上曲阳二县地,属冀州常山郡。东汉时,是中山国的地方,魏晋时照旧不变,到隋代仍为行唐、曲阳二县地,属恒山郡。唐属镇州。
宋咸平三年(公元年)以行唐县西北境置北砦(寨)含阜平县城一带,属真定府。
熙宁八年(公元年)又析行唐二乡划归北寨,今县东部仍为曲阳县地。金初改北寨为北镇,明昌四年(公元年)以北镇并析曲阳县西北境始置阜平县(治北镇即今县城),属真定府。
元初属恒州,后更属真定路;明改隶真定府。清顺治十六年(公元年)阜平县废,以县治东五社并入曲阳县,以西五社并人行唐县。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年)复置阜平县,仍属真定府(此时县寄治于县东五十里之王快镇,即今县东王快水库淹没区内)。雍正元年(公元年)真定府改名正定府,阜平县仍属之。
民国二年(年)改属直隶省范阳道,三年(年)范阳道改名为保定道,阜平县仍属之,十七年(年)道废,阜平县始属于河北省(是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二十六年(年)属河北省第十一督察区。
简单来说:阜平的“疆土”主要来自于曲阳和行唐,因防御需要而建,又因战争而废,又得益于皇帝而复建。地理位置处在一个关键的地方,阜平和涞源、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县,山西的五台县、繁峙县、灵丘县都是邻县。这里正是不同方言人群交汇的地方。
和经济教育有关
所有语言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音也会发生变化。谁都没有听过几百年前中国人是怎么发音的,史料上记载的发音和社会上使用的发音可能差距很大。
阜平的经济并不发达,教育也相对滞后,人才都外流了,所以普通话的使用并不具有普遍性。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口集中,为了便于交流便会自发的统一起发音,普通话发言自然是首选。
人们在阜平县城的集中度不高,人际之间交流成本并不是很高,所以发音各自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随着阜平的经济持续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小编相信县城居民的发音会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普通话是人为定义的,以下是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发音的不同之处
根据台湾《国语一字多音审定表》及大陆《普通话四读词审音表释例》,两岸的字音有许多差异。以“期”字为例,台湾地区念2声,大陆地区念1声。二者在读音上的取舍显示,台湾地区较重视字音的渊源,音多来自北京书音。而大陆地区重视字音通俗化,偏重北京普罗大众的口音。
普通话是北京话吗?
不是。普通话由于确立时代较晚,与北京人方言的偏离尚不明显,但苗头也已开始出现。许多北京人会把wa、wan、wen的音节发成va、van、ven,还有人把j、q、x发成z、c、s,把s发成类似英语th的读音。这些新出现的音变均未被普通话采纳。
现代普通话发音是上世纪50年代定下来的,源自于河北话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有关专家学者曾来到河北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火斗山等地进行语言调查活动。
面积平方公里的小县城滦平作为“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
为我国普通话语言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语言标本。
普通话的标准来自于上图的小县城
当地文史专家认为,滦平方言之所以与标准普通话如此接近,与滦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迁民历史密切相关。
明朝初年,北方边境面对着蒙古造成的巨大压力,朝廷实行塞外边民强制迁入长城内的空边政策,结果滦平地区在之后约年时间里一直是无人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真正得到开发。早期来滦平的移民以王公大臣和八旗军人为主,通行北京官话,因此该地方言形成过程中既无土著语言的传承,又少受到北京土语的影响,语音比较纯正。
当年要是来阜平来采集标准发音,那就笑啦
《新闻联播》就是这样的啦
附表:中国方言
知识是无价的,多少都是爱
赞赏
人赞赏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