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圈行业悲观情绪蔓延,煤电行业将迎

聚焦电力知识分享行业社交

在经济增速没有大幅上升、电源建设速度没有明显下降和计划电量放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3-5年之内,中国电力市场将迎来一场大溃败,一塌糊涂的大溃败。

当然,这里所说的电力市场特指发电侧,尤其是以煤电为主的发电企业,未来几年内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大面积亏损和电厂倒闭潮,其惨烈程度可与当前煤炭和钢铁行业相比,还可能更甚。

先看看这两组数据:山西省当前电力总装机近万千瓦,而全省最大用电负荷万千瓦!甘肃省电力总装机万千瓦,全省最大用电负荷不足万!尽管两省都有几百万千瓦外送电量,但仍杯水车薪,这种产能过剩程度不能不令人咋舌!

两年前,笔者在写《即将到来的电力过剩》一文时,全国范围内火电设备发电小时数还在小时左右,但当时已经凸显电力过剩的各种特征,去年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小时。如今,火电设备发电小时数再创新低:今年上半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同比降低小时,全年跌破几成定局,悲观者甚至预测全年可能只有小时。

这一数据对绝大多数火电厂而言,已经是盈亏平衡的生死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火电发电小时数好会直线下降,因此火电的整体行业性崩溃可能会提前到来,倒闭潮将不可避免。支撑上述结论的有以下几点:

1、经济形势持续弱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长期低迷。

当前经济形势,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钱难赚、脸难看”已成新常态,再加上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僵尸企业、关高耗能等等,结构调整越发加码,而调整力度越大,全社会用电量被砍就会越多,因此未来几年用,用电量不大幅下降已属超常发挥,过去黄金十年的增速已然远去,完全成了过去时。

很多人判断,即使经济再出现类似年强度的危机,本届政府改革的力度也难以削弱,再次出现大规模货币放水的可能性很小,正所谓“强总理温刺激,温总理强刺激”,当前政府经济转型决心之大,出乎意料亦前所未有。

这种背景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必然放缓,而相比之下新增发电装机依然高速增长,二者矛盾的最大受害者就是火电企业。

2、新增机组大干快上,年度新增装机仍在1亿千瓦以上。

尽管全社会新增用电量大幅走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直线下滑,但年度新增装机却丝毫未受影响,大干快上,依然火爆。

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78万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2.7%,相比之下,全国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5.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11.3%,是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4.1倍。

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万千瓦,同比多投产万千瓦,尤其是火电,在设备利用小时创出十年来新低的背景下,新增装机规模却创出“十二五”以来的同期新高。截至6月底,全国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容量10.2亿千瓦(其中煤电9.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7.9%。

中电联预计,年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1.2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万千瓦左右,煤电万千瓦左右。由于未来火电装机将受到限制,而非化石能源装机在政策绿灯下将大幅增长,火电的空间无疑受到大幅挤压。

从这个角度看,火电装机继续增加,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结果会导致“火电自杀”。火电装机不再增加,而可再生能源装机大幅增加,结果将导致“火电被杀”。无论如何,火电都是受害者。

3、煤炭去产能影响超出预期,火电成本骤然上升。

在火电企业的所有成本中,65%-70%来自于燃料,也就是煤炭。当前煤炭价格处于五年来的几乎最低谷,这给火电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然而,这一趋势即将逆转。

自煤炭价格崩溃以来,国家多个部门使出了“洪荒之力”进行干预,提出的口号也推陈出新,“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等,到今年6月,这些改革终见成效,上半年煤炭产量大幅下降,价格开始回升。这一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对很多煤炭企业来说,是让价格重回轨道的福音,但对众多火电企业而言,这简直就是噩梦。

年中国约有20亿吨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价格每吨涨10元,对发电企业而言,就增加亿元成本。专家预计,若去产能政策依然严格执行的话,今后1-2年时间,煤炭价格将会有50-元/吨的回升,就此一项发电企业成本就将增加0-亿元,而占全国总装机一半份额的五大发电集团,去年“丰收年”利润总和也仅仅0亿出头。

去产能背景下,煤炭市场正在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最大的受害者,又是火电企业。

4、计划电量放开,可能成为压死火电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采取的是计划电量分配制度下的“半市场”做法,也就是在2年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侧并未实行真正的竞价上网,而是每年年初电网调度机构和地方政府按照计划的方式为发电厂分配电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发电厂有电可发,尤其是在电力短缺的时期。

然而,这一类似“发粮票”的政策保护即将被废除,新一轮电改的配套文件《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规定,未来几年内,电力企业的所有发电量都将被推向市场,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将会全部放开。这一政策的逐步实施,可能成为压死火电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目前计划电量还未全部放开,但这一政策给火电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取消了计划电量的甘肃省某市,一家火电企业在年度的电量竞争中,由于报价太高,竟未获得一度电量,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一年时间,这家有着几千员工的发电企业面临着全部停机的尴尬,最要命的是,大家的吃饭问题怎么办?

这绝不是一个个案,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大量包袱重、效率低、管理差的火电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还规定,未来要优先保证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机组上网,言外之意,这一政策最大的指向是火电企业。你看,火电还是受害者。

5、以降低电价为目的的地方政府,将会在已受重创的火电企业身上补上一刀。

在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电企业两点体会最深:胡萝卜+大棒,即一方面怂恿发电企业大量投资电厂,以拉动地方GDP,另一方面,为替下游企业争取利益,拼命打压电厂降低电价,尤其是随着大用户直购电越来越多,压电厂降电价已成了地方政府的必要工作之一。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初,很多人寄希望于本轮改革来“革电网的命”,迫使电网让利,以降低销售电价拉动下游工业增长。但随着配套文件的出台,发电企业发现,这轮改革原来要革自己的命,因为他们不仅面临着电网的压力,还受到地方政府的挤兑。不能不说,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机组为主的发电企业,也是本轮电改的最大受害者。

上述种种,就是当前火电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因此,只要用电量没有大幅增加、电源建设没有大幅降温和电量不再被保护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火电企业大面积倒闭指日可待。而上述三个条件几乎没有调整的空间。

供需的严重失衡是造成当前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它违背了经济规律,必将不能持续。发电侧的好转,最终会通过优胜劣汰重新找回平衡。只是,这种重新洗牌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只有那些成本低、包袱轻、管理优化的企业,才能在这轮惨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在优胜劣汰之后,重新焕发生机。(注:火电除煤电外还含部分燃气机组,本文中忽略不计)(本文作者为《能源》杂志副总编辑)

相关阅读:火电再现大面积亏损

一边是受经济下行影响,火电利用小时数创十年新低,弃风弃光愈演愈烈,电企陷亏损;一边是新增发电装机历年最多,投资冲动难抑制,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大力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有效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集中消化现有产能,同时坚持输出与就地消纳并重,推广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用辅助服务等市场机制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和弃光问题,并且完善电力直接交易市场体制,引导新能源企业进入市场。

产能过剩创纪录电企陷亏损

七八月本该是“迎峰度夏”的紧张时刻,而中铝宁夏能源集团马莲台发电厂两台33万千瓦机组,却处于一台调停、另一台运行负荷仅一半的局面。最近几天因为外送电测试的原因两台机组同时开了,但是本月下旬又只能运行一台。“年我们的平均利用小时数是小时,去年下降到小时,预计今年底要降到4小时,预计亏损五六千万。”该厂计划经营部主任鲍文录告诉记者。

其背后是宁夏装机容量比用电需求高出近3倍的现实。今年,宁夏用电量负增长,前四个月在国网系统中倒数第一,5月倒数第二。6月份,宁夏平均用电负荷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下降7%。外送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上半年除向山东送电量增长5%外,华东、甘肃、青海、西藏等全部停购宁夏电力,净外送电量下降7.2%。”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张超超表示。

而电力装机增长的势头却依然很猛。截至今年6月底,宁夏电网总装机容量已经突破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万千瓦,新能源装机万千瓦。仅火电就能满足内供和外送的全部需求。

这并不是个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为历年同期最多,截至6月底,全国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15.2亿千瓦,同比增长11.3%,超过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8.6个百分点,局部地区装机过快增长、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剧。

在此之下,1月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只有1%,其中火电发电量继续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小时(其中煤电小时),同比降低小时,为近十年来的同期最低水平。而风电和光伏利用小时数也分别下降85小时和55小时,其中,弃风电量逼近去年全年弃风电量,平均弃风率上升至21%。

“虽然电力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比上年好转,但煤电企业效益面临较大下滑压力。”国家发改委8月8日发布的《煤电油气运适应供需形势变化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文章预计,全年全国火电利用小时将降至小时甚至更低。此外近年来煤电上网电价持续下降及近期煤价回升也给煤电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

据记者了解,宁夏、云南等省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生产经营异常困难,直接影响电力交易规模和让利水平,而新能源企业的收益也遭到大幅度挤压。这从五大电力集团的半年报上可得到进一步印证。公开数据显示,除了去年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外,其余四大电力集团上年发电量同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透露,上半年实现利润73.6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6.65%,同比增长8.69%,是五大电力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公司。这意味着其他4家公司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均为负增长。

“跑马圈地”愈演愈烈投资难控

显然,国家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连发四份文件,不仅要求淘汰落后煤电产能,而且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煤电新项目的规划、核准建设都要放缓。

但现实是,这种投资冲动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经济参考报》在采访中发现,当前煤价低,投建火电机组冲动强烈。目前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地区,热电联产、气电联产等项目仍在继续上马,而安徽、浙江、广东等中东部地区的新能源受到投资商青睐,五大发电集团加速跑马圈地,大部分可开发区域已被抢占。但值得警惕的是,在电力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其中部分地方也已出现了限电问题。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各大发电集团是竞争关系,谁都不想让步,这使得在产能过剩严峻的形势下,仍有资金投入建设新电厂项目。而新能源项目虽然盈利空间有所压缩,但在补贴的情况下还是对企业有吸引力,且优质资源有限,放弃就意味着未来不会再有参与的机会。

“宁夏电力装机增长与用电需求下降严重倒挂,但为了抢占市场,企业仍在扩大电力投资,不利于电力行业健康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宁夏新能源发电“井喷式”增长,今年仍有大批新能源发电企业等待并网。“十二五”期间,宁夏风电装机年均增长52%,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99%;风电发电量年均增长43%,光伏发电量年均增长%。目前,宁夏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高达43%,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网总发电量的16%。

“年前宁夏能全额消纳,但现在增长太猛,有时把火电压到最低电网也不能完全消纳新能源,最终不得不放弃。”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发展策划规划处处长杨文华说,今年宁夏新能源装机容量还将增加万千瓦。

此外,工业企业自备电厂也大幅增长。以宁夏为例,其已投产的自备电厂有50家,占全区总装机容量的14%。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电企业为了绕开大网,以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理由建设自备电厂,这样既不缴纳各种基金,也不向国网公司缴输配费用。

电力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报告》预计,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左右,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1.2亿千瓦左右,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6.4亿千瓦、同比增长7.8%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6.0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将上升至36.5%左右。在此之下,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蒙西和山西富裕,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省份富余。

“在当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部分地区过剩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有效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优化增量结构,地方政府及发电企业应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电有序发展的相关文件,密切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xs/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