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的由来
半夏,五月半夏生,因正当夏季的一半,故名。
考证:《礼记》曰:“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此为半夏名字的由来。颜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因此这种半夏是因生于农历五月而得名。
品种
中药半夏指的是旱半夏。半夏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止咳。旱半夏与水半夏的毒性不同,水半夏的毒性为半夏的3.2倍。旱半夏的镇咳、镇吐作用均强于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因此半夏和水半夏为两种不同中药,功能主治不同,我们在使用时应加以区别,切不可相互代用。
半夏与水半夏的区别
水半夏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干燥块茎。秋冬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多年生草本。块茎圆锥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1~2cm,上部以下具宽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前裂片较大,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较小,长三角形。花序柄细长;佛焰苞管部绿色,檐部绿色至绿白色,顶端长鞭状或较短。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或短,顶端具淡黄绿色的附属器。雌花序卵形,中性花序锥形,雄花序黄色。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主产广西。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燥湿化痰;解毒消肿的功效。
旱半夏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块状茎球形或扁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症;外治痈肿痰核。常用量3~9g。旱半夏有非常不错的镇咳、祛痰、镇吐等这些功效,另外,半夏亦用于治疗咽喉疼痛,还有抗肿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吐的功效,其祛痰主要用于清肺部顽痰,这一功效是其他祛痰品种所无法代替的。半夏年用量在吨左右。半夏主产于甘肃、贵州、河北、湖北、山西和四川等地。
生半夏药材
半夏植株
水半夏药材
水半夏植株
生境不同
半夏生于旱地。而水半夏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
性状不同
半夏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姜汁制过的半夏断面半透明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水半夏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1.5cm,高0.3~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也可见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常用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或芽痕,黄棕色,下端有的略尖。饮片姜水半夏色较正品深,常可见其深褐色的略尖的顶芽,外皮皱缩状,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较正品轻。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半夏的特性
半夏为浅根性植物,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为宜。
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
半夏的一生中对光照要求不一致,生长前期的春季由于温度较低,需要光照条件;生长中期的夏天温度高、日照强烈,这段时间只有在隐蔽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进入生长后期的秋季,由于日光强度逐渐减弱,加上雨水较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所以又需要光照条件。
半夏繁殖方式较多,块茎繁殖当年即可收获,恢复生产快;半夏主要用于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出口等,目前年用量在0吨左右。
产区的分布
半夏分为家种资源和野生资源两种。家种产区分布在甘肃西和县、贵州毕节和六盘水地区、云南文山县、山西新绛县、河北安国县。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另贵州、云南也有少量资源。
半夏的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半夏中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煎剂静脉注射,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均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0.6g/kg的镇咳作用接近可待因1毫克/千克。
2、祛痰作用:大鼠腹腔注射半夏水煎剂可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唾液的分泌作用。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邹积隆等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3、镇吐催吐作用: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生半夏则能“戟人喉”“令人吐”。半夏能延长硫酸铜致犬呕吐的潜伏期或不发生呕吐,能拮抗皮下注射盐酸去水吗啡犬的呕吐,此作用不受川乌的影响。
4、抗溃疡作用:半夏水煎醇沉液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及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5、对肝胆的影响:半夏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能使小鼠血中皮质酮上升,增强皮质酮对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诱导作用,升高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6、抗心律失常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夏浸剂,可使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有效率为97%。可使肾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迅速转为窦性节律,有效率为96%。
7、抗凝作用:半夏具有较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半夏蛋白是已知的唯一只与甘露醇而不与葡萄糖结合的一种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与兔红细胞有专一的血凝活力,浓度低至12微克/毫升仍有凝集作用。
8、抗肿瘤作用:在临床上有半夏对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癌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半夏提取物对HeLa细胞、小白鼠实验肿瘤、HCA实体瘤、U14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抗早孕作用:半夏蛋白被认为是半夏中抗早孕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给怀孕7天的小鼠皮下注射半夏蛋白微克,50%小鼠流产,无小鼠死亡。半夏蛋白30毫克/千克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抗早孕率高达%,给药24小时,就可见血浆孕酮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胚胎停止发育。
10、镇静催眠作用: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小鼠对热痛刺激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减少由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在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和异戊巴比妥钠对生半夏催眠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11、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舒缓激肽释放酶、枯草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抑制剂对猪胰蛋白酶水解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质量抑制比值分别为1:0.71、1:0.88、1:0.71和1:0.71。
1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制剂腹腔注射,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口服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13、促细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14、降压作用:半夏浸膏对离体蛙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剂静注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引起功能抑制。
致谢: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向分享资料的作者致谢!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