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党员2017年应知应会的30个党

西和县党员年应知应会的

30个党建名词

1.党建“1+12”:西和县研究制定了“1+12”推进措施,以系统性思维打好“组合拳”,推动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落地生根,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1:出台1个《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的总意见,落细落实从严治党要求;“12”:制定4个方案、突出4个加强、强化4项措施。(即:研究制定了《西和县基层组织建设“堡垒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工作实施方案》、《西和县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方案》和《西和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4个方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安排意见》4个意见,采取“制定一套责任清单、签订一套责任书、梳理一套问题清单和一套整改台账”的“四个一”措施)

2.基层组织建设“堡垒行动”:是县委决定在全县基层组织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堡垒行动”,即为“村级班子强化、党员先锋引领、活动阵地提升、脱贫攻坚促进、组织设置优化、党务干部培养、后进组织转化、党建资料规范、党建品牌创建、责任体系构建”十大工程。

3.党建示范点创建“六有、六化”目标:“六有”:有一个坚强领导班子,有一支骨干队伍,有高标准场所,有创新型服务载体,有一套制度机制,有典型服务业绩;“六化”:基础建设标准化,实践经验特色化,工作开展综合化,展示效果形象化,思想教育经常化,学习推广普及化。

4.两个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5.乡村和机关“四不”问题:农村和机关党建分别存在“四不”问题,乡村“四不”问题是:驻村干部不入村、干部群众不见面、农村支部不开会、重大事项不公开;机关“四不”问题是:职能定位不准确、组织生活不开展、党费收缴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6.“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三会”:是基层党支部要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按时上好党课。

7.“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在深入总结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作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部署。

8.“3+5”工作法:是市委组织部围绕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基层民主、强化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发展的目标,提出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3”:就是乡镇(街道)机关和干部服务群众要以“民情直访、民意直通、民事直办”为基本要求,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的,服务群众的主体是乡镇(街道)机关和全体干部,联系和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社区)群众和其他服务对象。“5”就是村(社区)议事决策以“事前公告、定事合议、事定承诺、事中监督、事后评议”为基本程序。以规范决策程序、推行村务(居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为目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社区)重大事项必须严格按照该程序决策,提高村(社区)党支部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使村(社区)管理更加规范民主。

9.“八个着力”: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八个着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

10.“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2.“三严三实”:三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3.“三超两乱”:三超是: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两乱是: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14.“四风”问题:四风问题主要表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15.“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基层党建格局。

16.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17.“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18.“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双百”覆盖:即对符合组建条件的,采取挂靠建、联合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实现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机关部门与企业结对共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等方式,扎实抓好党建工作,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19.社区党建“大工委职”或“兼职委员制”:即吸纳部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按照“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驻共建”的宗旨,统筹谋划区域内各项党建工作,有效助推民生服务。

20.非公有制企业“双强六好”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强、党建强,发展成效好、经营管理好、劳动关系好、文化建设好、履行社会责任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好。

21.“五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2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指从业人员在人以上,或从业人员在50-99人且年营业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

23.“隐形党员”:指某地的流出党员未到流入地报到,将党员身份隐藏起来,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无法掌握其自然情况的党员。

24.“口袋党员”:组织关系长期放在“口袋”中,人在一处、组织关系在另一处,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的党员。

25.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本地或本单位未转移组织关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6.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六清”:即:企业规模清、经营状况清、业主身份清、职工人数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

27.党群共建互促: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真正做到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新格局。

28.“三比一创”:比觉悟、比技能、比奉献、创一流业绩。

29.“六送”活动:对“两新”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帮扶、送党徽、送党旗、送党刊、送文化”活动。

30.“两新”党组织“一室十有”标准:即:有党员活动室,有党旗、有牌匾、有公章、有办公设施、有党员台帐、有规章制度、有电教设备、有图书资料、有档案资料(“三会一课”记录本等)、有党务公开栏。

编辑:柴文祥审核:张文学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赞赏

长按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ms/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