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隆冬季节,西和县城的夜晚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但县城白水桥闫家场却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热气沸腾。在这里,一排排整齐罗列的开放式饮食棚架、一幅幅整齐摆放装点一新的广告灯箱、一个个整洁卫生无油烟排放的烧烤小吃摊点、一张张笑脸迎客的穆斯林兄弟姐妹……构成了一幅冬日热闹而靓丽的风景。这就是西和县整改后的清真小吃夜市。
年10月以来,为落实省环境保护督查组提出的燃煤、油烟污染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西和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取缔露天排污排烟不达标烧烤小吃摊点的决定,要求这些烧烤小吃摊点业主停业整改,加设排污排烟设备或转行经营。40多户以经营烧烤小吃摊点为生的穆斯林群众一时无所适从,反映较大。县民宗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县伊协沟通,及时掌握经营烧烤小吃摊点穆斯林群众对此事的认识和情绪反应,并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此事如不及时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想办法解决他们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极有可能因群众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引发集体上访,甚至被人利用,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
为此,西和县民宗局按照“事前介入、积极引导、妥善处置、维护稳定”的原则,决定一是由民宗局和县伊协共同做好穆斯林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县上作出停业整改的决定,是对省、市关于环保督查问题进行整改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完全符合上级精神和具体实际,必须正确认识,坚决贯彻执行。二是引导他们按照县上提出的方案,想方设法、多措并举,能转行的转行经营其他生意,不愿转行的由民宗局与环保部门衔接,在环保部门的协助下设计加装油烟排污除尘设施,确保达标排放。三是由民宗局与城市执法部门衔接,在油烟排污除尘设施安装完成、运转排放达标后,准许落地经营。并将情况和提出的方案及时汇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十分重视,一方面,要求民宗局按照既定思路积极做好穆斯林群众工作,确保不引发上访事件,尽快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整改,恢复正常经营。另一方面,主动给环保、城市执法等部门负责人打电话安排,要求按政策、按程序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积极协助民宗局解决相关问题,尽快恢复清真小吃市场的正常营业。
西和县民宗局根据工作需要,立即对干部职工和县伊协人员进行了工作分工,从走访摸底、教育引导穆斯林群众、帮助重新选址、购置安装排污排烟设施,到衔接协调相关部门现场指导、提供服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于年1月10日全面完成整改项目,经环保、执法等部门同意,正式投入营运。
西和县清真烧烤小吃夜市的顺利整改运营,不仅有效解决了从事烧烤小吃经营穆斯林群众稳定增收的现实问题,更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了省、市、县关于环保问题整改的决定,使广大穆斯林群众牢固树立了法治意识,实现了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清真食品市场管理,保护了环境,美化了城市。该问题的圆满妥善处置,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保持政治敏锐,闻风而动、事前介入。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服务大局意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警觉地认识到一些特殊敏感事件如不及时妥善处置,就会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带来不利影响。对此,要以维护民族领域社会稳定为重,闻风而动,及时作出反应,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群众疑虑,稳定群众情绪,有效预防了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增强政治担当,审慎对应、主动作为。民族工作就是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审慎对待每一件涉及民族因素的是问题和事件,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尽职履责、以审慎的态度、认真分析该问题的起因和症结,明确工作的方向和措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作为。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依法依规、引流入渠。坚持依法管理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民族事务工作的题中之义。我们应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融法制宣传于具体工作之中,让群众在具体矛盾和问题的妥善解决中接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进程。
监制:王旭明编辑:蒋莉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