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长道镇大柳村妇女主任,大柳“乞巧坊”协会会长。曾获得全市“巧媳妇”、“感动陇南”十大新闻人物、甘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大柳“乞巧坊”协会会长,她是远近闻名的“巧媳妇”,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专研,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全村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她致富不忘乡亲,积极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努力带动周围群众,尤其是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刺绣”改变生活
-
01
-
张芹,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由于小时候家庭异常艰苦,锻造了坚强不屈的性格。多年来她刺绣鞋垫、扁枕赚钱,一心想用自己的双手想给家庭带来收入,使家庭早日摆脱贫困。年至年她多次去外地考察市场,经过不断将产品优化改良。因她刺绣的枕头造型简单大方、布料质朴环保、图案色泽艳丽,曾多次在西和乞巧文化艺术节期间作为旅游产品展销,受到外地游客的赞美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是刺绣成就了我发展的舞台,让我的生活变得不再乏味。”张芹笑着说,自己的刺绣品能够在文化艺术节上展销,不仅鼓励了她,而且更加坚定了她刺绣的信心。
“电商”带来新希望
年,按照市委“”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电商发展思路,长道镇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成功举办了长道镇妇女手工制作电商产品大赛,大赛汇集民间手工制品上千件,这次大赛也把张芹的绣枕推向了网络。张芹乘机开办自己网店——“大柳绣庄”,通过电商平台,拓宽刺绣产品销售市场。
自开办网店后,她的事业从此跨入另一个层次,在精心经营下,她的刺绣产品很快在网上销售开来,产品需求日益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满足产品需求,她又向村内及周边村收购零星妇女手工制品。但是收购的手工制品还是远远达不到需求,而且收购的手工制品工艺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网店销售量。在她感到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却遇到如此麻烦,一度是她丧失了创业锐气。在她创业路上最艰难的时候,县乡两级通过研究和借鉴其他地区电商工作开展先进经验,对其提出聚拢在家妇女,成立组织,以此保证妇女手工制品货源。在上级的指导下,张芹恍然大悟“对呀,我们村为看守孩子,照顾老人没有外出务工的妇女很多,把他们拉进来,一来可以解决货源不足的问题,二来对这些妇女看护孩子,照顾老能的同时还能增加家庭收入,三来在统一指导下可以解决收购的刺绣品工艺参差不齐的问题”。她想到这些后,心里乐开了花,脸上露出笑容,内心重新树立起创业的信心,而且坚信这样做一定会把事业做大。
“抱团发展”,带领贫困群众点燃致富梦想
年7月,她在村上成立了“乞巧坊”刺绣协会。但是万事开头难,妇女们似乎对“不出门,就靠一台电脑和一些闲时绣着玩的东西能赚到钱”不太相信,刚开始没几个人愿意加入到协会中来。张芹没有气馁,她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怕辛苦与麻烦,挨户串门,首先动员贫困家庭,心灵手巧的妇女的妇女加入协会。用张芹自己话来说“这些家庭更需要经济来源,更渴望脱贫致富,与其在家闲呆着,还不如试试”。通过不厌其烦讲述自己的刺绣产品已经赚到钱,是一个好商机,苦口婆心劝说妇女们相信她,跟她一起干。她既想让这一产业壮大,又想带领家乡妇女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创业致富的路子。人手的问题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可是协会场地的问题却如何解决?她又劝说自己的家人,在原本住房紧张的情况下,将自己家三间平房罗腾出来,作为协会场地。她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关心下和张芹自己的辛苦努力下,如今“乞巧坊”刺绣协会已建成筑面积平方米,集培训、加工、储存、产品展示,扶贫帮带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乞巧坊”刺绣协会基地一处。协会有专门的分工职责,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同时,协会不断吸纳有一定刺绣功底的妇女为会员,尤其是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注重贫困妇女的吸纳。协会通过开发以“乞巧文化”元素的产品和采取集中培训会员,会员指导从业人员的工艺提升模式,不断加强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并通过采取预售、订单销售等措施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正真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
目前,“乞巧坊”刺绣协会主要以妇女手工制作加工销售为主,订单日益增长,产品交易额累计70万余元,月交易额3-5万元,会员年平均收入0至元。协会吸纳固定会员79名,其中贫困户妇女23名,有效解决了妇女就地创业,就地增收的目的,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如今,张芹的绣枕工艺和网店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并逐步走向全国,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发家致富。
“我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我要带领更多妇女姐妹发挥优势,实现就地创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将刺绣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张芹说。
陇南西和发布出品图文来源丨县人才办
责任编辑丨鱼倩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