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长假,陇南旅游带你逛遍陇南!
礼县热面皮
热面皮爽滑筋道,辣味十足,为礼县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吃面皮有很大讲究。这讲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热和辣。热,必须是热水里煮过的碗。辣,讲究就多了。面皮的色、香、味主要都在辣椒上。辣椒得香而不辣。这样一来,往往一碗面皮里,有三分之一是辣椒。
辣椒得用热油烫得恰到好处。油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太热,辣椒会被烫糊,吃起来一股焦苦味儿。太凉,则激发不出辣椒的香味。辣椒里还要放上多种香料,这都是独家秘方儿,具体都是什么,别人无从知道。
如果此时再加一颗店家精心煮好的茶叶蛋,吃起来更是恨不得把舌头都咽下去。
罐罐茶
在礼县一带俗称“腤茶”或“煮茶”。熬煮罐罐茶很有讲究,火候要正好,茶盅不可有膻腥味,用水以山泉为最,河流水次之,井水最次。
礼县罐罐茶可分为清茶、油面茶二种。清茶在熬煮时先在茶罐中倒入水,然后下入较嫩的茶叶,煮沸后倒入茶盅加少许盐或白糖即可饮用。
油茶熬煮时先在茶罐中倒入少量清油,待油烧热后放入茶叶、油面熬炒,再加入水和少许食盐,煮沸后即可饮用。
西和锅盔
西和锅盔形似月亮银盘,一刀切开,柔韧雪白,好海绵一般,喷香可口,直径尺余,厚四寸见方,重约5斤左右,耐久放,一般可贮藏半月左右。
猪油饼
能与西和锅盔相媲美的当数猪油饼了。有人喜欢乘热食之,也有人喜欢凉了食用。凉了吃起来更妙,吃起来更脆。咬上一口慢慢地嚼,慢慢地品味,香而甜,甜而脆的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保你吃了第一口想第二口,越吃越爱吃。
杠子面
以其独特的爽滑劲道让人赞不绝口,它之所以爽滑除了有少份量的淀粉和在面里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擀面了,说是擀面其实是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人骑在另一头来压,这样压出来的面,薄如纸,韧如绸,杠子面也就是由此得名。
单碗下锅,调料特殊,口味以酸辣为主,热吃凉拌,均皆适口。当地人把杠子面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他们喜欢吃杠子面就和兰州人离不开牛肉面一样。
成县马占祥牛肉馄饨
正宗老字号,来成县必吃美食,外地都没有这个味。
油茶麻花
麻花泡在油茶里,待到绵软后再食,此时油香、面香和着嚼碎的芝麻、杏仁、黄豆、花生干果的香味可一同把饥饿的感觉一扫而尽。
牛肉小炒
牛肉小炒,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红川麻花
“红川麻花”以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齿颊留香闻名县内外。
徽县江洛棒棒面
江洛棒棒面配料中最主要的豆腐丁,江洛豆腐采用传统手法精制而成,外皮微黄,豆腐细而硬,炒出的豆腐丁香酥味美,保持着原味,口感独特。
圈圈馍馍
圈圈馍馍是个“时令”小吃,端午节前后陇南各县都有,但还是徽县的圈圈馍馍最好看,徽县圈圈馍馍不仅是一种传统小吃,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
大河炉齿面
“要吃面大河店,要喝汤白水江,要吃包子徽县城。”这是徽县流传的一句儿歌。其中“面”说的就是大河店炉齿面。炉齿面以其口感“劲、柔、滑”为显著特点,形似炉齿为主要特征。目前大河炉齿面已经被收录在市级非遗名录中。
武都洋芋搅团
武都洋芋搅团,是当地极负盛名的风味小吃。它虽不登大雅之堂,难列佳肴食谱,土得掉渣,却憨得可爱,它那清爽香醇,缠绵悠长的独特风味,着实令人迷恋。
康县油面茶
又名罐罐茶。正宗的康县面茶是用茶罐子做出来的;茶罐子必须是土烧罐子;康县面茶有独特的“三层楼”形式,主要是指作为面茶的调料必须能分出来三层来。最好的调料是。油渣、蒜苗飘在上面、鸡蛋、核桃面浮在中间、豆腐、土豆沉在下面。
文县碧口豆花面
豆花和豆花面,是文县碧口一带四季皆宜的风味小吃,它营养丰富,质地洁白鲜嫩,调料精致,麻辣鲜香。
宕昌红军锅盔
红军锅盔是哈达铺有名的风味美食之一,食之干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长。红军锅盔制作历史悠久,色样繁多,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状如头盔,故名锅盔,也称穹锅。
锅盔是哈达铺人民当年献给长征红军的最高级食品。后来,哈达铺人民将锅盔的外观改成由八个瓣组成,象征红军的八角帽,名字也改为红军锅盔,以此纪念。
鸡汤冻冻
鸡汤冻冻,是由卤鸡汤、菠菜汁冻冻做成,鸡汤是用祖传方法加入调味品煮鸡后的鲜汤,冻冻是用淀粉加入菠菜汁在热锅中熬成糊后盛盆凉冷所得。醇厚的热鸡汤配上冻冻儿再来个卤蛋,绿、黄、白三色相间,让你看着都口水直流。
两当洋芋夹夹
白灵酊白灵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