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中医将缺铁性贫血归纳为血虚证,体内血液亏虚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爪甲淡白,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心悸失眠等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虚劳、眩晕、长期发热、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以及西医的营养不良、造血功能障碍及缺铁性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经衰弱或出血性疾病等病症中。心主血,肝藏血,心、肝两脏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若心血虚,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肝血虚则表现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手足震颤等。西医认为: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据病因可将其分为铁摄入不足(食物缺铁)、供不应求(孕妇)、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慢性炎症)、丢失过多(各种失血)及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慢性病性贫血)等类型。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骨髓象、铁代谢、红细胞内卟啉代谢、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一)诊断1.乏力,耐力减退,急躁,头晕,目眩,心悸,记忆力下降、气短。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嗜食异物等。2.查体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甲床、口唇、眼结膜苍白、出血。3.血常规检查发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二)中医证型2、脾肾阳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心悸气短,神疲肢软,便五更泻或便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欲望减退,舌淡,脉沉细。滋阴补肾、益精补血,强身健脾。益中生血片、参茸三七补血片、血宝胶囊、再障生血片、生血丸、升血灵颗粒、人参养荣丸、康寿丸、人参补膏、敖东壮骨丸、参鹿补膏、参鹿补酒、补肾养血丸、山鸡大补酒、归肾丸、肝肾滋、河车补丸、归鹿补肾胶囊(口服液、丸)、福寿胶囊、参茸保胎丸、二仙膏、蛤蚧补肾丸(胶囊)、人参鹿茸丸、龟甲胶(颗粒)、紫河车胶囊、鹿茸参鞭酒、脾肾双补丸、健身长春膏、抗衰复春片、活力苏口服液、枸杞益元酒、复方滋补力膏、冬天长春膏、参茸珍宝片、参茸大补膏、补脑丸、复方乌鸡口服液、女金丸、乌鸡鸡血藤膏、乌鸡白凤丸、鹿胎胶膏、益血生胶囊等。(1)益中生血片党参、山药、薏苡仁(炒)、陈皮、大枣、绿矾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纳差、心悸气短、食后腹胀、神疲倦怠、失眠健忘;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片芯重0.1克。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孕妇慎用。3.溃疡病、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遵医嘱用药。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5.禁止与茶及含鞣质的药物合用。(2)升血灵颗粒皂矾、黄芪、山楂、新阿胶、大枣。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淡白、眩晕、心悸、神疲乏力、气短;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每袋10克。口服,小儿周岁内一次5克,一岁至三岁一次10克,三岁以上及成人一次15克;一日3次。1.忌油腻食物。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糖尿病患者慎用。4.本品宜饭前服用,禁用茶水冲服。5.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生血丸鹿茸、黄柏、山药、炒白术、桑枝、炒白扁豆、稻芽、紫河车。补肾健脾,填精养血。用于脾肾虚弱所致的面黄肌瘦、体倦乏力、眩晕、食少、便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每丸5克。口服。一次5克,一日3次;小儿酌减。阴虚内热,舌质红、少苔者慎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减轻疲劳、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用于癌症患者化疗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慢性障碍性贫血等。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作者简介:张兴,男,医院副主任药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中科医院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