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陇南的前世今生,很多东西我们并不知道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古属梁州,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地理位置属西南地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独特的自然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远在新石器时代,陇南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的足迹。人文初祖伏羲出生于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山。

西和仇池山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历史文化

陇南历史悠久。早在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统一六国即有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辩道4个县级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年)始设武都郡。民国初,陇南各县隶属渭川道。年8月,成立甘肃省武都分区,辖武都、西和、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固(今宕昌县境内)7县,年--年改为武都专区,年武都专区合并于天水专区,年又恢复武都专区,年改为武都地区,年更名为陇南市人民政府。陇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据《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即今西和县,现西和县有仇池山伏羲崖;成纪,即今天水一带,天水市秦安县存有大地湾遗址。到了周朝,陇南的礼县又成了秦国的发样地。

礼县大堡子山

秦先祖非子因在礼县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为“赢”姓,始有秦赢。自秦庄公被封为诸侯之后,秦庄公、秦文公、秦襄公等都在礼县红河一带建国立郡,其中札县大堡于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先祖的第一陵园一西垂陵园和《史记》所载秦人发样地“西犬丘”所在地。

西狭颂摩崖石刻

东汉建宁年间,成县为李翕、耿勋两位太守树碑立传。在丰泉山鱼窍峡的石壁上镌刻了《西狭颂》、《耿勋碑》。《西狭颂》摩崖石刻,以其方正雄伟的书风和“首尾无—缺失”的完整存留而享誉寰宇,令古今文人墨客叹为观止,是我国保存不多的汉代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剧照

邓艾偷渡阴平凿山修筑的古栈道痕迹

汉末三国鼎立,地处魏蜀交界的陇南成为双方拚杀的重要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演绎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西城弄险、挥泪斩马谡、木牛流马运粮草、姜维大战铁笼山等动人故事;魏将邓艾假道宕昌、武都、文县,借阴平古道,长途奔袭无人之地余里,裹毡滚坡,终于进军成都,“得陇灭蜀”。

岳飞抗金

宋金时期,宋将吴诘、吴麟、吴挺兄弟父子承先继后,驻师陇南,抗击金兵,取得辉煌战绩,与岳飞、韩世忠齐名,为南宋偏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红军到哈达铺

到陕北去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都经过陇南。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到达宕昌哈达铺修整,通过国民党的旧报纸,得到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重要信息,并据此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使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长征胜利的转折点。

地域文化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地域文化,丰富独特。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陇南的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成为活动中心。汉、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

氐羌的后裔——白马藏族

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产生过赵壹、仇靖、王仁裕、邢澍、张绶、何宗韩、吴鹏翱等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金石家和史学家,著述颇丰,名存千古。

还有鱼窍峡《西狭颂》、祁山堡武侯祠,飞龙峡杜甫草堂、仇池故国遗址、鸑鷟山登真洞、八峰崖石窟,吴山吴王碑、赵世延家庙碑……等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闻名遐尔,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点,造就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礼县岐山武侯祠

古老而神奇的陇南,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学士心往神驰,吟咏称颂,名篇佳作,千秋流传。诗仙李白曾往返陇蜀,涉足陇南,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诗圣杜甫曾寓居同谷,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曾从军河池,写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苏轼曾梦游仇池,作诗咏叹:“一点空明何是处,老夫真欲往仇池”,表达了他向往陇南的强烈愿望。

李白醉卧青泥岭

战略要道

陇南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孔道。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由于西秦岭横亘其间,重峦叠嶂,艰险异常,成为阻隔陇蜀交通的天然屏障,自古行人视作畏途,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绝唱。

蜀道难

古代先民在高山峡谷之间,依山傍水,修建栈道,以为通途。由陇南入川沟通陇蜀交通的山口和栈道主要有:一是由两当越故道山(今太阳山)经陕西勉县入川;二是由徽县经大河店至山西略阳,沿嘉陵江谷地入川;三是由武都循白龙江谷地至文县碧口入川。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而陇南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历代用兵的古战场。汉光武“得陇望蜀”,诸葛亮六出祁山,邓艾偷渡阴平,吴玠挥师抗金,李自成艰苦奔杀,太平军血战阶州……,直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都以这里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遗留了众多供后人凭吊的古迹。

武都郡

陇南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行政区,原始版本是武都郡、阶州,随着历史大发展,有所扩展。陇南市现在是甘肃省羊骨头行政地貌南端比较肥硕的一块地方。

早在多年前,陇南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的白龙江畔主要居民是氐族、羌族、藏族,秦统一六国,在中原靠近西番的边陲建立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辩道4个县级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年)始设武都郡。

以武都郡为基础政权,中央政权势力逐步向西推进,唐宋时期,在白龙江畔扎下根基,明朝初年,武都开始扩建城区,大修砖城。确立了阶州(武都地区)的地位。年8月,成立甘肃省武都分区,辖武都、西和、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固7县。年--年改为武都专区,年武都专区合并于天水专区,年又恢复武都专区,年改为武都地区,年更名为陇南地区,年撤地设市,建立陇南市,下辖武都、宕昌、文县、康县、西和、礼县、成县、两当县和徽县。

武都郡西周以前设立,早期治所在西域杏林国以南的洛峪,即今西和。秦移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以西,汉代开始向西南推进,进驻白龙江畔。当时,占据在白龙江畔的西番民族,主要有氐族、羌族、藏族,党项族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央政权不断向西推进的过程中,多次拉锯战的结果,就是武都郡进驻到石门,接着把大本营建立在今天的武都区旧城山,在这里扎稳脚跟。唐宋以后,武都就在现在的白龙江畔发展起来了。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史。处在藏区通往天府之国的咽喉要道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武都郡的主要范围是岷县、舟曲、宕昌、武都、文县、康县,现在,兰渝铁路、成兰铁路、兰海高速公路、天武高速、汉中到武都铁路都在这里经过。

监制:杨东红责任编辑:杨雪锐编辑:叶仰森

赞赏

长按







































白蚀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