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西和县何坝镇河口九年制学校

最美乡村教师——刘文涛

“一片初心终不悔,甘洒热血育桃李。”这是西和县何坝镇河口九年制学校副校长刘文涛的座右铭,也是他二十多年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从教以来,他一直扎根于偏远山区,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坚守着三尺讲台,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尽职尽责,默默耕耘。

他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着一种割舍不掉的感情。年他毕业后,被分配至蒿林八年制学校任教,在这个山大沟深,道路不通的学校,他承担着学校教导主任工作,协助校长,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带领老师用人力扛木头、运砖头、背土、筑墙,硬是修建起了两个土木结构的教室,改善了当地学校的校舍状况。

年,他被调到河口九年制学校任教,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长期承担着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任务重,他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始终保持着良好、上进的精神状态。清晨,他会提前半小时到校,晚上,他会推迟半小时离校,寒暑交替,始终如一。

年,学校第一栋教学楼开工建设,但拆掉旧教室后,校舍紧缺问题凸显,学校决定将初中部的一个班寄读于相距五华里的新民小学,这使得不太宽裕的师资问题更加突出,学校必须要有一个人往来于两校之间“走教”,面对这种情况,他主动承担了这个“苦差”,两年时间中,一辆破自行车,一个匆忙的身影,风雨无阻。非典期间,他主动承担了全校的教室消毒任务,每天放学后,他背起喷雾器楼上楼下地消毒,一直坚持到防非结束。年大地震时,学校教学楼成了危楼,他和几个教师一起利用双休日,铺设了地板,搭起了板房。年普九时,他扔下家里的农活,利用暑假完善资料,粉刷墙壁,改造校容校貌。

作为教师,他的着力点就是爱学生。他曾用关怀,让学生感动得泪流满面,他曾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20多年来,他当过班主任,做过教导主任,承担过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那颗火红的爱心。他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照亮学生的心路,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父爱。有时他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他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

对待教学,刘文涛满腔热忱,全身心投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学工作中的“备、讲、批、辅、考、研”六大环节,总是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辅导时,耐心细致。他的课堂总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他的课,学生爱上。

为了关爱和转变学困生,他常和学生谈心,一起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很多学困生在他的细微关爱下,成了他的知心朋友。他还因势利导,在学生中把爱心传递,他的教育充满了温情,他的学生传递着爱心。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孝敬长辈,尊老爱老,自发的“献爱心”活动,都与他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始终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视为己任,精心组织学校的教研教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校教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精心组织各种主题研训活动,先后为教师做了《做一名有爱心会管理的班主任》、《魏书生是怎样关爱学生的》、《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等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的听评课,中低年级课堂教学等研讨,在学校推行构建有效课堂的长效主题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他求的不是一花独放,而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万紫千红。

他总是热心培养青年教师,指导他们通过“听评课,互听互评,两人合上一节课”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给他们机会打拼磨练,给他们问题深入研究,给他们舞台大胆展示,努力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了他们课堂教学水平的明显提升。

他置身于建设文化校园和校本教研中,开发校本课程。在简陋的条件下组织教师编辑《家乡名人录》、《我们的出路》等学生作文集,主持编辑并印刷《香山魂》校园文学杂志。在西和县打造文化大县和深入校本教研的背景下,为弘扬西和地方文化,协助校长一起编辑学校校本教材《解读“西和乞巧”》,以其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文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刘文涛把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人生寻求和价值观,体现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农村教育这块沃土上,用爱耕耘,甘洒热血,无怨无悔。

来源:西和县教育局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