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吃炒豆风俗的形成:据说和一则民间传说有关。相传武则天夺唐室江山以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们怨声载道,不禁失声痛哭。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遭难,喝足天河水,喷洒人间,拯救万民。玉帝得知此事,将玉龙打下了凡界,压在山下,并立石碑一通,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玉米、黄豆和豌豆都是金黄闪亮,很像金豆。如将豆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各家各户都炒了许多玉米、黄豆和豌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龙身边。镇压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这天,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金豆开花了,便收了拂尘。玉龙这才抬头腾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时,正是春雨贵似油的季节,玉龙不顾玉帝禁令,又哗哗下起雨来。此后,民间便形成了习惯,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有要炒豆。
你知道二月二龙抬头来历吗?
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花节,郑州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的小故事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祭龙神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剃龙头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
引钱龙
我国一些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全国各地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呢?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炸糕叫吃“龙胆”。
另外,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
豆腐
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下面小编就详细的告诉您二月二吃什么,全国各地二月二的食俗有哪些。
“龙鳞”(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
家常
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龙耳”(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语有哪些?给亲朋好友送祝福啦
平实祝福类
二月二龙抬头,幸福快乐没有头,今年好事不断头,万般好运找上头,小心钞票砸到头,友情亲情暖心头,合家团圆到白头
温馨祝福类
二月初二,龙抬头。一抬头,丰收在望好兆头。二抬头,福禄寿喜全都有。三抬头,烦恼霉运全溜走;四抬头,成功事业攥你手;五抬头,步步顺达争上游;六抬头,幸福健康到永久。龙抬头日,祝你一年好运从头到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