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彭海姆年记载了在瑞氏染色的红细胞胞浆内观察到嗜碱性包涵体这一现象。它是一种体积较小、嗜碱性的物质,通常散在分布于红细胞胞浆边缘外围,形态学上易与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晚期网织红细胞)相混淆。其本质是一种铁颗粒,故经普鲁士蓝染色便可以确定铁颗粒性质。也可以经瑞氏染色与胞浆内的核糖体共沉淀被着色。在非血液疾病的脾切患者这些帕彭海姆氏小体实为铁蛋白;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病理情况时实为线粒体或吞噬体中沉积的铁。所以,瑞氏染色时称其为帕彭海姆氏小体,而普鲁士蓝或其它铁染色时称为铁颗粒。这些含有帕彭海姆氏小体的成熟红细胞也就是铁粒红细胞。
帕彭海姆氏小体多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与溶血性贫血,也见于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酗酒、铅中毒;脾脏可以清除体内的帕彭海姆氏小体,所以脾切患者帕彭海姆氏小体亦增多。血涂片检查易将含帕彭海姆氏小体的红细胞辨认为碱性点彩红细胞(晚期网织红细胞),误以为网织红细胞升高,而普鲁士蓝不能着色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故能起到辅助鉴别作用。血球分析仪计数时,相应也会将帕彭海姆氏小体计数为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假性升高。
左图为瑞氏染色所见帕彭海姆氏小体;右图为普鲁士蓝染色的铁颗粒。
本文来自爱形态iMorphology,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