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
1.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0.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小、中心浅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
2.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老浆幼”)。
3.铁代谢
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普鲁士兰反应)染色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在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血清铁降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sTfR(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浓度超过8mg/L。
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全血),ZPP(锌原卟啉)0.96μmol/L(全血),FEP/Hb(血红蛋白)4.5μg/gHb。
诊断
IDA是长期负铁平衡的最终结果,在其渐进的发病过程中,根据缺铁的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ID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0.15;
(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2.IDE
(1)ID的(1)+(2);
(2)转铁蛋白饱和度0.15;
(3)FEP/Hb4.5μg/gHb;
(4)血红蛋白尚正常。
3.IDA
(1)IDE的(1)+(2)+(3);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g/L,女性Hbg/L,孕妇Hbg/L;MCV80fl,MCH27pg,MCHC0.32。
4.应强调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例如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癌所致IDA,应多次检查粪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线或内窥镜检查;对月经期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治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月经多引起的IDA应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应手术或放、化疗;上消化道溃疡,应抑酸治疗等。
3.补铁治疗
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肉注射。
文案
级临床本科宣传部
排版
级临床本科宣传部
级临床本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