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专题丨乞巧女儿的巧产业

  来到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乞巧传习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色古香、静谧中透着灵动的木屋。漫步园内,只见青草萋萋,古树参天,一条木质长廊为园子增添了几分雅致。不远处,莲花池里微波荡漾,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动,仿佛一幅漂亮的雨中水彩画。

  长廊下,一排排绣架整齐地摆放着,几位包集村“乞巧坊”刺绣协会的绣娘正在刺绣。“刺绣,是我们大家的喜好,它既不耽误农活,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包集村“乞巧坊”刺绣协会会长吕小红乐呵呵地说。

  据吕小红介绍,“乞巧坊”刺绣协会旨在把西和民间传统的刺绣文化产品推向市场。通过开发创新刺绣协会手工刺绣品,打造刺绣品牌,增加妇女收入。

  吕小红是村里的刺绣带头人。在她的热情招呼下,记者走进传习所屋内,只见桌子上方慈眉祥目、俊俏端庄的巧娘娘头挽高髻、身着华丽衣裳稳坐在莲花台上。一幅幅色彩艳丽的粉墨字画悬挂在墙上,桌子上整齐摆放的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绣花枕头、绣花包、绣荷包、绣花鞋、绣鞋垫等成品绣品尤其吸引人的眼球。

  当问及常见的刺绣图案时,绣娘包牡丹认真地说:“有梅花、兰花、菊花、竹子、莲花、牡丹、龙凤、孔雀、喜鹊、仙鹤、鸳鸯、蝴蝶、鱼等。有些图案比较简单,独自成景;有些巧妙组合几种图案,斑斓多姿;有些还借图寄情寓意,并冠之吉祥名称,如‘富贵牡丹’、‘龙凤呈祥’等。”

  “以前,我们的绣品都是留给自己及家里人用,或者送给亲朋好友。近年来,由于县上大力鼓励刺绣,使我们从简单的‘针线活’中得到了实惠。”吕小红说。

  “以前,我们坐在家里等孩子放学。现在,孩子上学了,我们就来刺绣坊做工,孩子放学了,我们也回家了。”绣娘包玉琴一边刺绣,一边笑着说。

  心灵手巧的乞巧女把花鸟等美景一针一线绣在各色的花布上,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陇南西和发布出品责任编辑丨马宁欣西和发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公立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