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西和人都不知道的西和民俗传说白雀寺

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西和县城郊观音殿村北面的台地上,背倚寺台山,前有白水河萦绕。(上右图:千手观音。今在西和隍城寺庙)   白雀寺始建年代不详,据《西和县志》记载:“白雀寺,早年建筑已圮,现存清建。”又据《西和史志》记载,原有一断碑,其碑文有“南宋嘉定时”(——)重建字样。可惜碑已散失在民间,不知下落。现存建筑当为清乾隆年间(-)古物。当时规模较大,僧人很多,香火不绝,各地游人前来观光者,络绎不绝。嘉庆年间(-),由柳乡约主持,募化银两,聚众人对整个建筑进行了精心维修,前来进香拜佛者,与日俱增,据说当时寺内有和尚近人。年大部分塑像被毁坏,但整个建筑至今仍保持原貌。近年来,对部分残损造像进行了精心修整。   白雀寺坐西南向东北,以祖师殿、普贤殿、三清殿、大佛殿为中轴线,分为4大院,左右依次排列8小院。共计殿舍88间,占地面积近平方米,是西和县保存规模最大、布局最奇特的一座藏传佛寺。   白雀寺山门两侧有单檐歇山顶钟鼓楼,楼前为左、右配厢。寺内建筑布局严谨,一进三院,左、右两侧为朝房、院殿,每院植柏树两株。正殿皆为宽3间、长12米的建筑,单檐歇山顶上盖以灰筒板瓦,正脊两端各饰一条琉璃龙吻,二龙怒目卷尾,神气活现,重脊上饰以兽、鸟,飞檐展翅。檐下柱头及转角斗拱均施以彩绘,彩绘多是花卉组成,门楣上方绘人物、山水。更为独特的是大殿内的横梁上雕刻着两条5米多长、碗口粗的巨龙,升腾欲飞,气势磅礴。   踏进山门,人字形屋顶上,位居中央的砖雕白雀为游人注目。它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昂首翘尾,形态逼真,给人以触之即飞之感。它位居山门,正有“画龙点睛”之妙。传说,山门落成后,正好飞来一白雀。几经徘徊,安稳地落在门屋脊中央,呼之不走,击之不飞。故此起名叫“白雀寺”。   普贤殿前,左右两厢殿内是僧人祠牌。传说,他们系白雀寺内和尚。在战国时,白雀寺附近有个西峪国,国王称妙庄王,他的三女儿妙善公主长得月貌花容、聪慧善良,被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但其母不久病故,后母卞氏为了篡权夺位,害死了妙庄王,祸及妙善。妙善为避祸,躲进了白雀寺修道养身。卞氏闻讯后,乘夜黑风大,派人火化了白雀寺。除妙善公主被神仙奋力救出,并在香山修成金身玉体,成了正果(也就是元代赵孟的妻子在她的书中所编造的送子菩萨观世音)外,全寺及僧人化为灰烬。后人为纪念这些僧人,立此祠牌以供之。   白雀寺殿内正中佛龛端坐释迦牟尼塑像,高2.2米,神态丰腴,和颜悦色,举手盘膝而坐,精心讲法,显得博大精深,虚怀若谷,佛法无边。两侧分别为迦叶、阿难二弟子侍位,精心侍奉,洗耳恭听。   近年来,白雀寺正以它的古朴、庄严和奇特的布局以及神奇的传说,吸引着四方游人前来观光。。

香山

香山位于县城南50公里的西和、礼县交界处,东经度02分-度10分,北纬33度45分-33度54分之间,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米(香山),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9.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毫米)。本区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名胜古迹以及珍稀动物等。区内有天然林公顷,飞播造林公顷。已知有高等植物科属余种;野生动物中兽类30余种,鸟类50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10种,鱼类9种,昆虫类数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斑羚、梅花鹿、林麝、鬣羚、黑熊、水獭及鸢、雀鹰、松雀鹰、燕隼、红腹锦鸡等。香山相传为妙善修成之地,翠松遍布山野,寺院临崦绝壁修建,山上有景点多处,有老虎洞、悄悄泉、点头树、冰凌洞、姐妹石、舍身崖等,无垠的地毯草甸、莽莽苍苍的松涛占领空间,躺在碧绿的草地上,轻盈、柔软、舒心,跋涉疲劳一扫而尽。甘肃西和香山,有两个墓堆,一个是观音的,一个是普贤的。这里悬崖绝壁,奇峰罗列,高耸入云,加上青松掩映,白云缭绕,景致十分迷人。一位老道长介绍:普贤就是妙善的二姊妙元,也是在香山先学,后成道于八峰崖,最终显化于娥眉,这里的一块粗糙的石碑上写着:大汉皇帝七年了道于斯,显化十方大慈大悲普贤菩萨墓。为甘肃西礼香山增加了更多的灵异色彩。香山石碑记载:曾传,观世音菩萨于此道功圆满成果,羽化成仙。溯原始金鉴,始于炼丹白雀寺,继而梳洗于麒麟院(西和小香山),遇达摩苇渡,直入香山。斯山也,象且奇观,形由天造,蜿蜒不知几千里也,高峻不知几万丈。野花开于大夏,赤松秀于三冬。实同仇池八盘之号无殊。香山九老之名社结绝顶,石龙峙其左,石塔峙其右。冰洞峙前,冬消夏冻。石碑峙后,似雕若琢,中峙草台一处,下露地穴,以砖掩微隙,则风从中吼,空落透底,名曰风洞。况殿角地势极险,高悬无量,如切如削,上极于天,下达于河。人惊俯视,咸指为菩萨舍身崖。其间足迹发影,迄今犹有存者。以故峦头之云,祭日不断,石泉之水,当旱而常盈。或采名叶忽有而忽无,或见神虎倏来而倏没。真乃神仙福地也。凡乞嗣求寿者,屡祷屡验,其应如音起。。

萨爷殿

甘肃省西和县城南三里岷郡山有萨真人墓,今存墓表为清乾隆时所立,当时县令王鸣珂题“萨真人墓”四字。陵园旁有道观一座,名“萨爷殿”,有戏台、正殿、东西偏殿,应初建于南宋时,清乾隆年间扩建。正殿有萨真人塑像,东西偏殿正面分别为王灵官和杨四将军塑像。经考证萨真人即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萨守坚少时本为医生,因医术不太高明,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闻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后集言王善为湘阴县邪神,用童男童女生祀,萨真人焚其庙。后萨真人“至龙兴府江边濯足,见水有神影,方面黄巾金甲,左手拽袖,右手执鞭”,言为湘阴庙神王善,暗随萨真人十二年,欲伺其有过以复仇,后知其德行高迈,故表示将改恶从善,愿为部将。萨真人遂收为徒。元代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也写到此事,唯地点作“某处”,王善暗随萨真人时间作“三年”。按: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的《道法九要》一书《持戒第四》也讲到此事,作为“一十二载”,明代据元刊增补重刊《绘图三教搜神大全》(叶德辉影写刊刻本)和明刊《搜神记》、明代小说《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也作“相随一十二年”(第十回),则作“十二”为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三”乃是因所据本子上“十二”两字之竖画模糊不清,误识为“三”而成。王善即道教的王灵官。而岷郡山侧殿也奉王灵官神位,此是西和岷郡山萨真人即萨守坚之证。《明孝宗实录》卷十三云:“所谓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相传以崇恩真君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学法有验。而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以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此皆关于萨真人同王灵官设祀及二者关系的最早记载,也是有关萨守坚生平的最早记载。清董含《莼乡随笔》卷二萨真人条亦言明清以来道教所奉王灵官名善,曾从萨守坚受符法。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言萨守坚为“蜀西河人”,《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明刊《搜神记》除个别文字外,与《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基本相同,关于其籍贯也作“蜀西河人”。今之蜀地历史上无名“西河”之地,笔者以为记此事当在南宋绍兴十二年改岷州为西和州之后,其时“西和”之名产生不是很久,学者闻其名而书之,误作“西河”。当时西和州同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江油以北)属利州西路,同利州东路(陕西汉中一带南至四川阆中、仪陇、营山)皆属蜀,则此“西河”应即西和。又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云:“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陈寅恪先生谓:“西河,疑即河西或河湟之异称,乃通西域之孔道也。”陈先生为什么不认为是指今山西临汾一带呢?因夏商两代及山东诸国都城皆在黄河以东,故称黄河在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一段为“西河”,也曾以此一段河东或河西之地为“西河”,秦汉建都咸阳、长安、唐亦如此,故“西河”在唐以后并不指临汾(隋唐间临汾附近置西河县时间极短)。则唐以后“西河”未必指临汾一带可以肯定,《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萨守坚“欲求学法,出蜀至陕”,则是西和人无疑。其后有的书称萨守坚为今山西汾阳人,乃因其自称“汾阳萨客”之故,然所谓“汾阳”,乃取义于《庄子·逍遥游》“乃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不焉”,意即仙人。后之浅学者误以“汾阳”为其籍贯,故生歧说。其误“西和”为“西河”,当也与之有关,《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其“南华人,一云西河人”,可见俱得之传闻。所谓“南华”,应即华阳(山之南为阳),西和其地古属华阳。先父《形天葬首仇池山说》即云:“常羊地处华阳,而仇池及古武都亦在华阳。”①所谓“华阳人”,犹唐代李白、李益等自言为陇西人,为当时笼统言之,后人或以为今山东荷泽,亦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有“西河少女”条,云:“西河少女者,神仙伯山甫外甥也。山甫雍州人,入华山学道……”华山一带属古雍州,而西和其地古虽属梁州而实踞秦地为近,如以为此西河为山西汾阳,则属冀州,相去太远,其舅父之学道,也未必入华山。可见宋元之间文献误“西和”和“西河”非止一处。又《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言其至漳州(今福建南部)而羽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亦载萨守坚“得道后游闽中,一日端坐而化”,则西和之萨真人墓为衣冠冢。如其非西和人,既非羽化于西和,便不会在西和有其衣冠冢。。









































苯丁酸氮芥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hj/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