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仇池山
来源:腾讯视频真实探索
人文始祖伏羲
来源:甘肃维力兄弟
伏羲出生于仇池山的传说
关于伏羲出生的故事,西和、礼县一带的传说是:上古时候,西汉水叫“雷公河”,河水易涨易落,喜怒无常。在雷公河畔,住着一户人家,老夫妇所生一女名叫华胥。她聪明美丽,智勇过人,也很任性。华胥一家常受河水的侵害,于是携华胥搬到离河较远的仇池山洞里。有一天天未亮,华胥姑娘离开了父母,向雷泽走去(即礼县大潭雷坝)。走到雷公河三岔口,突然发现雷泽边有大人的足迹,她好奇地用自己的脚丈量,却发现比自己的脚大得多,遂即人事不省。醒时,她已到了雷宫,雷神娶她为妻,华胥无奈,一住就是12年。一天,华胥乘雷神不在,驾着雷车,腾云驾雾向着家乡的方向飞去。她顺雷公河而下,在空中只觉得腹部阵阵作痛。这时华胥的父母正在山上砍柴,望着雷公河,思念着女儿,抬头望雷公河上空,一朵白云由远而近飘来,老两口看得出神,闻听空中有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女儿回来了,激动得热泪盈眶。女儿栽进母亲的怀里,流着兴奋的泪水,母亲抚摸着女儿又高兴又悲伤。女儿说:我已经是雷神的妻子了,已怀孕12年,今天特别腹痛。母亲将女儿扶到避风的山崖下,不一会儿,一个男孩降临了。老两口高兴得眉开眼笑。
华胥给孩子取名叫“伏羲”。因为他是雷神的儿子,是靠天帝赐的雷车,由空中乘风飘浮到这里降生的,故姓“风”。
“仙人”足印证明伏羲生于仇池
礼县雷坝的古雷泽之地确有“大迹”,那就是雷坝乡教面村石门沟石壁上的“仙人”足印,当地人称“石门仙掌”,为大潭八景之一。学者陈泽先生在其《关于伏羲生于仇池考述》一文中也说:“华胥氏所踩的大人足迹就在仇池山西麓”(即西汉水边的雷坝)。《竹书记年》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于仇池山下洛峪置武都道时,见大人迹出雷泽。《中国历史记年表·唐纪年表》也记载,周武则天久视元年,仇池山西边见大人迹,武后以为祥兆,遂改久视二年为大足元年。所以说华胥氏就是履了天池大泽(古雷泽)岸边的大人迹,有娠,而生伏羲于仇池的。
学者祝中熹编写的《甘肃通史(先秦卷)》也明确认为,伏羲的母亲华胥是在甘肃礼县的雷坝古“雷泽”与雷公野合有孕,在西和县仇池山的伏羲崖山洞生下了伏羲。
所以,古代以“伏羲氏”为号的这一氏族发祥在今西汉水流域的仇池山(西和、礼县),之后成长于成纪(天水、秦安、静宁一带),再之后迁徙于陈仓(陕西宝鸡),卒于宛丘(河南淮阳),与其他氏族融合,发展壮大。伏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我们小时候时常听一些神话传说,什么伏羲人身蛇尾,神农尝百草,轩辕战蚩尤,伏羲、神农、轩辕被称为人文始祖三皇,可是亲们,知道他们诞生于哪个地方吗?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的仇池山,正是人文始祖三皇伏羲、神农、轩辕的诞生地,仇池山神殿里有三皇塑像。
仇池山也是伏羲、女娲的祖母仇池金母、母亲华胥和父亲雷公诞生之地,后人称伏羲的祖母、母亲和女娲为无敌三母。
还有个传说,刑天和轩辕黄帝曾在常羊山决战,轩辕帝斩断了刑天的首级,刑天立而不倒,挥舞干戚(就是盾牌和长戈)。常羊山是神话传说中埋葬刑天头颅的地方,即今甘肃陇南西和县仇池山。
并且这里还是古仇池国的故土!!!
是不是很吃惊?海拔米,自然高度米的仇池山居然是人文始祖三皇的诞生地和埋葬上古战神刑天首级的地方。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渊源,而仇池山去鲜为人知,仇池山的美景自然更少有人领略过了。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这个神秘的仇池山吧!
《水经注》描述仇池山为:“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嶔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有水泉,所谓清泉沸腾,润气上流者也”。
据宋代罗泌著的《路史》载,仇池山的出名始源于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夷(仇池),长于成起(成纪)”,汉《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经专家学者考证神话传说中炎帝的一位氏族首领刑天被葬的常羊山,即今之仇池山。
相传仇池山的出名还与古仇池国有关。仇池国的创立者氐族人杨腾,东汉末年生活在略阳(今甘肃秦安)。建安初年,中原动荡不安的形势波及到了天水一带,杨腾儿子杨驹率领氐氏部族爬山涉水,来到了三面环水、四面陡壁、易守难攻、山顶又有良田百顷的仇池山。仇池山地处出陇入蜀要塞,退可防守,进可扩张。尤其重要的是,仇池山绝壁临空,不要说是冷兵器时代,就是现代,除了飞机火箭,地面部队要实施进攻,也绝非易事。杨氏氐族凭借仇池天险,开创了立国时间比唐、宋、清还要长的历史,政权延续年之久。
仇池山峡谷幽深,奇峰竞秀。山上景致奇妙,著名胜迹有伏羲仙崖、石勺奇潭、金龙滚珠、八仙上寿、麻崖古洞、东水无根、洞涌神鱼、小有洞天等八大景观,构成了仇池山“峰、泉、云、洞、石”五绝的特有美景。当地民谣唱道:“伏羲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根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八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任陕西风翔县判官时,偶得一方仇池石,置于一个由朝鲜进贡的高丽铜盆之中,供于案上,每逢闲暇之际,或邀友共赏,或独自观赏,望石自乐,迷恋遐思,爱不释手,视若珍宝,并留有《仇池石》一诗:
海石来珠穹,秀色以珠绿。
陀陀尺寸间,宛辅陵恋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赢州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扬州牧。
得之喜无殊,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
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茆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五当谷。
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甚无许,间道归更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