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ldquo西和半夏rdquo

年9月22日,全国“年第一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西和县申报的“西和半夏”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经过专题汇报、答辩评审、样品鉴评、专家质疑等环节,最终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

此次评审会由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罗浩亮同志带队,西和县副县长徐全喜率领县农业农村局马峰副局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吴二牛、陈玉霞进行了专题汇报和答辩。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吕玉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田金全参加了评审会并指导了答辩。

在评审会上,徐全喜以PPT形式向专家组汇报了有关“西和半夏”的品质特色、产地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人文历史、产品知名度、发展前景等情况。评审专家组对“西和半夏”进行了评审,认为“西和半夏”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具有典型的地道性,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要求。

“西和半夏”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县农产品质量监测管理站经过了两年的精心准备。这次成功申报,将对打造我县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半夏之乡”——西和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自然资源主要有以半夏、花椒为代表的植物资源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辖区内有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仇池山、秦始皇祭奠先祖的地方云华山、“峰腰石龛”之称的八峰崖、“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旅游景点、国家级4A级景区晚霞湖。

西和县境内平均海拔米,

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天

平均日照期为小时、

年均降水量为毫米。

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仇池无闲草,处处皆灵药”。

西和县是“中国半夏之乡”、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中药材种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全县有其野生药材多达种是甘肃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其中尤以半夏而久负盛名。据不完全统计,西和县中草药资源有余种,其中载入国家药典的有半夏、天麻、猪苓、当归、柴胡、党参、红芪、大黄、西贝母、淫羊藿、款冬花、蒲公英、板蓝根等余种,各类药材年产量达余吨,是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被视为“天然药库”。半夏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别名又叫麻芋子、三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西和半夏产在气候温和湿润、多光照,有药材天堂之称的自然环境中,外观特征明显,产品质量特点突出,产品呈白色,粉质好,颗粒大、颗型好,易于加工,质坚实,且半夏干品色白,断面洁白,粉质足,琥珀酸、浸出物含量高,备受国内外医药企业欢迎。西和半夏供不应求,并长期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半夏产业现已成为西和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自年以来,西和县把半夏产业作为做大做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项支柱来培育,举全县之力持续打造“西和半夏”品牌,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年12月28日“西和半夏”通过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天下半夏在中国,中国半夏在西和”,西和县是中国半夏药材的主产区,素有“西和半夏、七分天下”之说。其人工种植半夏的历史已经有30几年了,在西和县,几乎每个乡镇的70%农户都有在种植药材半夏。半夏已成为西和县各乡镇的主要经济产业。西和半夏产品质量特色颗粒大、形状好、颜色白、无污染、药用价值高粉性足、味辛辣、麻舌刺喉。含总酸以琥珀酸(C4H6O4≥0.25浸出物≥9.0%;水分≤12.0%。

来源:陇南西和农牧、西和县电子商务中心

在西和办婚礼,就找维力兄弟婚庆策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xs/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