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和县通过挖掘和发扬当地千年古文化——乞巧文化,不仅使当地一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让一大批以乞巧文化艺术为代表的古老民俗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近年来,西和县大力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全县先后挖掘整理了以乞巧民俗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4个,“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说春、陇南影子腔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道镇西团村、石堡乡包集村、石峡镇坛土村被列为陇南市民俗文化村;同时挖掘、整理出了一批以麻纸生产、仇池石加工、草编、柳编、绣花保健枕、刺绣鞋垫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项目,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为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西和县还以北起礼县祁山、南至何坝安峪,东南至石峡包家窑,西至姜席晚霞湖3条长廊为主线,全力打造西礼乞巧文化经济带,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递发展,年全县接待游客52.5万人,创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时依托“乞巧”品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县开设“乞巧坊”网店82家,发展“乞巧坊”民俗村20多个,在全县发展了40家乞巧坊刺绣协会,开发了刺绣保健枕、书画麻纸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弦歌不辍的巧姑娘们也成了发家致富的女能手,乞巧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文/陇南西和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