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和我们共度国庆!
作者简介
王力,男,年11月出生于长道西团村。酷爱地方文化,热衷于收藏、金石研究,并有多篇考证文章见诸于报刊、网络。尤其是一些碑石、楹联、挂幛,有的竟是首次发现,其个人也有一定的独特见解。
张世民,乳名张金台。生于年9月28日。世代祖居西和县长道镇西团村。父亲早逝,解放前夕与家母搬迁到礼县永兴镇峡口村至今。家中弟兄四人,大哥在长道西团村新城守老家业,二哥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兵一直渺无音讯。三哥解放初期就参加了工作一直到西和县委党校退休。母亲终因思念二哥积劳成疾,并且哭瞎了双眼。
年9月(退伍证为年3月),对于刚刚二十出头的他来说,从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和家乡人民热火朝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家园中张世民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当年征兵动员的时候,他渴望自己去当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新中国胜利的果实。但是母亲是旧社会过来人,一来他是家中的“老生胎”,老人家舍不得他走;二来从二哥被抓兵一直没有因讯这件事上老人一直心有余悸也不同意他去当兵。最后在他的软施硬磨和大哥、三哥的支持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他参军的请求,随即便和邻村的二十几名同龄青年在乡亲们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应征入伍,据《礼县县志》记载当年西礼县参军人。
入伍后经过在天水集结和简单的集训后,他们随部队先是到甘肃甘南的临潭县进行零星剿匪(说是匪,其实就是盘踞在甘肃、青海及四川阿坝藏区的国民党反动残余及回、藏族反动叛乱分子。)。据张世民回忆:“当时我所在的骑兵一师部归西北军区直管,团长叫邢道山,政委叫黄世渊。我们团的任务是配合兄弟部队开展藏区清剿残敌匪患。说实话当时我们这些新兵还未从部队生活的新鲜中回过味儿来,甚至使枪都还不是很熟练。“才当兵几天啊,就要上战场。”我和大部分新兵一样,在昼夜不息的行军途中,在战马的嘶鸣声里似乎闻到了硝烟的味道,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翻开《中国军事史要》,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当年的特殊背景:年的叛乱首先从甘南临潭县藏族中开始。据《平定青海及甘肃藏(回)区叛乱》一文中说:“在原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集团的策划下,与特务分子相勾结,向藏区派出代表煽动叛乱。叛乱首先发生于甘肃南部的临潭县。
年3月18日,一小撮反动分子在车巴沟、扎尕那纠集在一起,组成反动武装,狂叫要“赶走共产党,消灭解放军,不要人民政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反动分子为骨干,很快裹胁不少群众参加,发展到余人,枪余枝。4月18日,在青海省以黄南州原州长夏日仓、海南州原政协副主席占德尔为首的煽动策划下,也发动叛乱。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后改为兰州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先后出动了28个步兵团和骑兵团,29个民兵连,工兵团,3个汽车团及其他特种兵和保障分队,在空军配合下,投入平叛作战。
这次平叛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年3月至8月的初期平叛作战阶段,首先选择气焰嚣张,最反动而破坏性又最大的大股叛匪,给以坚决的军事打击;年9月至年6月,是平叛作战的中期阶段。叛乱武装遭受连续打击以后,迅速改变策略。由集中化分散,变大股为小股,转区域据守为到处流窜。冬季趁平叛部队休整,又回窜集中,煽众再叛,以扩大势力。鉴于我军声威,群众觉悟日益提高,顽固的叛匪处于孤立、恐慌、动摇状态。投降又顾虑罪恶大、血债大、怕杀、斗和劳改;年开春后,对重新集股和漏网之敌进行打击。……在青海和甘南地区平叛作战中,至年底统计,共歼灭叛匪名,毙、俘美蒋空投特务18名。缴获各种枪枝(挺),炮4门,电台8部,彻底平息了甘南、临夏、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32个县的叛乱,并达到了净化要求(无10人以上的股匪)。”
在说到自己的剿匪经历时,“最让人忘不掉的是年在班玛县多柯河地区的那场战斗。当我们赶到时,兄弟部队的战士全部牺牲,惨不忍睹,二三十具战士的遗体摆了一溜儿。全体人员默哀致礼,哭声一片。”“为战士报仇,为群众伸冤”的誓言响彻江河源头。”张世民老人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时,历历在目,眼睛潮湿了。
由于匪徒在暗处,解放军在明处,茫茫草原和原始森林给歼灭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彻底消灭匪患,我们全连战士爬冰卧雪,足迹踏遍班玛草原的山山水水,有时一天能打好几仗,有时在草地隐蔽几天几夜是常事。“为了防止高寒烟瘴损害身体,战士们嘴里要含着大蒜预防。等烟瘴散去,吐出的大蒜全都是黑的,可见烟瘴的毒气不一般。”
“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时,当我们在莽莽原始森林里搜捕敌人时,一梭子弹从我耳边扫射过去,我是侥幸躲过了一劫,但是和我一同入伍的的同籍战友董川娃(西和县卢河乡董河村人)不幸被流弹击中胸部,永远长眠班玛高原上。当时全连战士同仇敌忾,用机枪到处扫射,暗藏在树林里的土匪被消灭了。”
还有一次记得是年4月14日,在藏区行庆寺(当地叫大米滩)剿匪战役中,我的礼县籍战友赵俊岐就被躲藏在寺庙里的流匪击中,不幸腿部中弹,因失血过多而壮烈牺牲。说到这里我能感觉到老人已经泣不成声,他哽咽着说,“这两位和我一同入伍,朝昔相处的战友牺牲的时候都不到二十岁。”老人眼泪扑扑直落,痛心不已。
老人虽然年届八十高龄,但是十分健谈,记忆清晰。据他回忆,他所在的骑兵二团由6个战斗连、团部、卫生连、后勤处等组成。一段时期他在后勤处担任给养员工作。
在说起自己的剿匪经历时,老人还说了一件轶闻。因为他参军走后母亲十分想念他。便打发他大哥专程到青海来看望他。当时西宁汇聚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探望当兵亲人的家属,但是由于战士们都分散在青海各地,很多人等上几十天都见不上亲人的面。我当时驻扎在果洛地区班玛县。大哥也干着急见不上我,当时碰巧遇到一位不知名的军人,他听了我大哥说家中失明的老母亲盼子心切的事情后,便出了个主意说,你直接去西宁将军楼(当时剿匪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找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让张司令给你想办法。当时大哥那见过那么大的官,但是又没有其他办法,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军区大院,当站岗的士兵听了我大哥的诉说后十分同情,结果还真把这事汇报给了张司令,张司令听了亲自接见了我大哥。正巧当时军区负责宣传工作的翟干事(山东人)要去果洛,张司令便安排我大哥乘车随行,在当时能碰到那么多好心人的确出乎意料,而能坐上吉普车更是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后来大哥到班玛见到了我,翟干事还给我和大哥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至今还保存着,虽然照片已经泛黄,但是每每想起将军对我们这些普通当兵人的体恤、关怀和爱兵如子的深情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说到这里,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从年到年,我们在甘肃、青海藏区剿匪近四个年头。随着剿匪斗争的告一段落,我们部队在完成剿匪任务的同时,还参与地方政权的恢复建设,保卫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各部门的正常工作。年我所在部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并移防驻扎在兰州、天水等地继续保卫和支援地方建设。由于张世民老人工作认真负责,自参军以来,多次被团部、师部和军区授予“五好士兵”,并荣立三等功三次。
年义务兵役结束后,基于当年特殊时期,我听从部队分配,回到家乡并参加了在张掖地区高台县,天水地区天水县新阳镇、礼县石桥、祁山等地的社教工作。不论干那一行,走到哪,我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现在仅存的日记一本,里面都是记录我参加社教的工作情况,心得体会。社教结束后组织上本来已安排我到天地区新阳公社担任武装干事。自从参军离家己经五六个年头了,母亲年事已高,需要我回去赡养。于是我放弃了安排的工作回到家乡,耕作务农,为老人尽孝。返乡之后,我一直担任峡口大队民兵连长。年临近的长道供销合作社发生火灾,看到滚滚轮烟,我组织峡口大队的民兵迅速赶到火灾现场,抢救国家财产。我当时给全体民兵说:财产是国家的,我们只是救火,把国家损失降低到最小,任何人不允许私拿现场的财物。事后长道公社革委会委派范德铭(革委会副主任,长道中学革委会主任)亲自到峡口村慰问我们,并带来了慰问品是一面锦旗和一套“毛主席四卷”,慰问品一直存放在大队部,可惜后来不知啥原因遗失了。
张世明老人如今已80多岁了,虽然背有点驼,但是现在他还能帮儿女做自已力所能及的农活。前些年家里生活一度十分困难,但他却从不向别人炫耀自已的功劳,更没有向组织伸手要援助。回想自己一生的经历,老人说:“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很多人让我去找组织,找关系讨得一点好处,谋一份工作,但我都没有那样去做。首先我是一名党员(老人入党时间为年)不应该给组织添麻烦。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我能活到现在就已经很幸运。再说当年在部队我也没做多大贡献,如今党和国家也没有忘了我们。我每年还可以领到几千元的生活补助,日子过得很开心。”说到自己子孝女贤,儿孙满堂,已有两个孙子虽然没有读大学,但是现在国家政策好,他们在外打工,而且都干的很好时,张世民老人对后人寄托了更多的希望,他说只要有出息,娃娃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口述:张世民记录整理:王力
地点:礼县永兴镇峡口村
时间:/10/11
延伸链接:
赵俊岐男,年1月出生,甘肃省礼县祁山乡赵家村人。年9月参军,年4月14日因战牺牲,年仅19岁。《礼县县志》
董川娃男,生卒不详,年9月参军,西和县卢河乡董河村人,由于诸多因素未载入《西和烈士英名录》,《西和县志》亦无记载。
邢道山(—年),男、汉族,山西忻州人,部队部队长。年,在家乡参加革命,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顾问
赵文博式路王若冰小米赵殷张中定
包苞
(按受邀时间排序)
编辑:小和尚
投稿邮箱:whlxtg
sina.怎么才能控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