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西中医一附院蔡明燕
原红
原红边缘瘤状突,核呈圆形比例大,
核仁可见呈蓝色,胞浆深染油画蓝。
注:原始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呈钝角状或瘤状突起,核呈圆形,居中或偏位,约占细胞体的4/5左右,核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细胞粗而密集,核仁1~3个不等,形状不规则,呈浅蓝色或暗蓝色;胞浆量少,染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无颗粒。
早幼红
早幼红核圆居中,质浓凝集成小块,
胞浆量多呈伪足,血素始现在核周。
注:早幼红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中幼红
中幼红为嗜多色,核比渐小无核仁,
胞色灰蓝变灰红,质碎有如龟背形。
注:中幼红胞体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晚幼红
晚幼红核膜略厚,质粗不羁致密块,
胞浆量多呈粉红,回首车轮留痕迹。
注:晚幼红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淡的蓝色。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团。
巨样变幼红细胞
巨幼红体大核大,胞核疏松点网状,
核质发育不平衡,核幼浆老是特点。
注:巨幼红胞体大,胞质丰富,胞核大,排列呈疏松网状或点网状,随着细胞的成熟,染色质也逐渐密集,但不能形成明显的块状;副染色质明显,核着色较正常幼红细胞浅,核、质发育不平衡,细胞质较核成熟,呈现“核幼浆老”。
靶形红细胞
低色素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