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正文
西和观音文化来源:西和在线西和,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西和不仅仅只有全力打造的乞巧文化,还有伏羲文化、仇池文化、山歌、春倌等等,更有大家极少提起和议论的观音文化。相传,观音菩萨的诞生地妙庄国就在今天的西和,并且观音菩萨成道前避难的大小香山、还有成道的白雀寺,都在西和县境内,现在河南平顶山和四川遂宁都在说是观音故里,我们西和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和研究呢???
广大西和的文化工作者们,不要让我们的一张张名片,从我们手里流失!图为白雀寺
图为小香山
附:网上搜索的资料:
相传,西汉时期,西和有个西峪国,西峪国三公主妙善,在白雀寺苦苦修行,其父妙庄王屡劝其归家成亲无果,一怒之下令人火焚白雀寺,使僧尼和万名香客丧生火海,妙善公主得到诸神大仙的护佑,幸免于难,后被妙庄王抓进宫中斩首,在诸神大仙的暗中保护下,妙善公主辗转来到香山结庐布道,驱邪逐魔,度化众生。一天,妙善正在崖畔凝神,突然一只白兔从眼前跑过向崖边窜去。妙善立即向崖边扑去,意欲搭救,不幸自己却坠入了深渊。妙善涅槃之后,被弟子们安葬在悬崖上,这个如今峭立的孤峰被称为“舍身崖”了。相传妙善公主系观音菩萨转世来度化众生的,后来,人们在舍身崖修建庙宇,将妙善塑造成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端坐莲台,让后人世世代代敬奉,至今在西和民间还流传有《香山传》、《醒世晨钟》等古书籍,记述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传说。
西和县一中教师周志坚于年从湖南省图书馆一本《汉阳舟子集》中发现,抄录后带回,曾作为高中语文补充课文讲给学生听。直到年,被李廷贤获悉后撰文在《陇南报》公布于众。
据这篇文献记载:香山观音菩萨者,西峪国王之幼女。译音为妙善。生于汉高祖三年(前年),姊二弟一,皆王后出也。妙善许(许配)喀什哥,未婚,夫卒。喀什哥在今西古(现甘肃舟曲)北。王后以婿故,旋得病,越五月而薨。妃纳氏,素见宠于王者也,有子年六岁也,阴谋杀世子而立己子。初,王弗许,久而惑焉。纳妃夸示于王曰:吾儿头角峥嵘,后必昌大吾国。遂废长而立之。……未几,王病,后阴杀故世子,且谋及妙善。善觉而西遁于佛院,即今之白雀寺也。院有师曰木尔命。木尔命者,国师也,素为国人信仰,王以师事之,故妙善为所庇而止焉。事在伪吕之末年也。
时善年二十有五。及王薨,后当权,阴用私人,政事紊(紊乱)矣。嗣牒(亲自下指令)善所处,夜令放火烧佛院。院有僧千人,见火惊遁,被执付火,尽焚死。方其夜之火起也,善尚未寝,闻号救声甚急,惊视则有物二,似狸而大,伏于阶下,师己跨其一,令善亦如之,哮跃而起。俯视黑烟红焰,地裂天黑,善掩袖悲啼,求师拯救,师曰:数也,弗可为也。不顾而南。
至一岭,层峦危壁,悬崖断涧,……平原方丈,乃结一庐于山坳。师授口诀,得悟大道。
厥(此后),师西游,不还。善朝夕修,如是八年。亦安之。
因新王苛虐,杀戮无辜,国人愤怒,且招集众人,迎师于羌,……羌遂与喀什哥合兵入寇。王师迎战于萨克,……是夜,国人首弑其后。王闻之欲南走武都,亦为部下所杀,羌、喀分领其地,国遂灭。时汉文帝九年也。
善闻之,泣不绎,望北再拜,纵身坠崖死,时年三十有四。
是山也,……名蓬山。后,人以神灵卓,进香祈祷者众,故又名香山。称菩萨曰香山菩萨。
此前妙善所在国名有多种说法,但西峪国可与今西和县西峪乡名字相印证。当地学者根据西和、礼县民间传说撰写的几篇关于妙善公主的故事,除国名外,内容大致和上面文献记载的差不多,只是细节略有出入。
实习编辑:刘晶杜文霞审核:杜宗皞监制:张继帅投稿或广告投放,请联系电话或广告投放信息发布宣传片拍摄
网络直播活动策划微电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