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寨上村民委员会
ZhàishàngCūnmínwěiyuánhuì
涌泉乡
传说在很早以前,迁来一家姓李的住在村里的一个疙瘩上,命名为李家寨,后来迁来房姓、弓姓等姓氏,人家逐渐多了,改名为寨上。
西晋时,寨上、安上、杜家垴凹三个自然村形成一个大村;明代,因弓姓入迁落户,人口增多,因而扩建使寨上同安上连成一体,定名为寨上;清康熙年间,寨上村划归段村里,领村二十四;乾隆年间,属义门约,下属村庄十个;民国初,寨上属武乡县第三区(故城)管辖,领编村二十二;年属武西县第一区;年武东、武西合并后属第五区,区政府为东村;年为五区(东村)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年为五区(东村)下辖的一个乡;年为县直属乡;年为寨上乡下辖的一个农业社;年为涌泉乡下辖的一个农业社;年为涌泉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管理区;年为涌泉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生产大队;年撤销生产大队,设立了寨上村民委员会属涌泉乡管辖至今。
寨上村位于武乡县涌泉乡东部,距涌泉乡政府4千米。东与马牧村、型庄村为邻,南与赵庄村、南沟村接壤,西和窊里村、坡底村、里庄村、西河村、黑营村搭界,北和义门村、岺南村连接。寨上村中南部为黄土丘陵区,北部为土石山区,全村户口人,国土面积24.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亩。牧河西源由村西北到村南向东入马牧村,南沟河虽小但也为四季长流,此河由村西南与牧河西源合流。村东北石山有一小泉,四季长流,经村东寨沟流入村东南与牧河西源合流,叫寨沟河,此三河两岸形成了千余亩平滩地。村北五龙山有松树千余亩,山前阳坡面及山后的大白沟、大沿沟、巩家坡有牧坡三千亩,村东寨沟有丰富的硅藻土资源。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委会下设监督委员会、团委、妇联等便民服务机构。
东有玉皇庙、佛庙院的千年古松、百年柏树、榆树,李家寨的千年古槐;西有井圪塔数株千年古柳和百年松树;北有北峪沟院内两株百年松树,庙前高圪台顶三株百年古松,阳垴坡的百年松;南有小南沟十余株百年松。玉皇庙南靠河边有三株直径三到四尺、高十六、七米的百年国槐。这些古树树龄久远,长势奇特,蔚为壮观。
年4月20日,八路军总司令部离开义门村,移驻距该村东南5千米的寨上村,并在此召开了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的祝捷大会。祝捷大会会场设在寨上村玉皇庙东侧的开阔地上,会场坐满了八路军战士以及闻讯而来的四乡八村的群众,人山人海,群情振奋。会上展出了我军在长乐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彭德怀副总司令作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总部在寨上村驻扎期间,朱德总司令住在村中殷玉书家正楼,彭德怀副总司令住在李水旺家正楼。左权副参谋长住殷仲义家正楼,朱总夫人康克清住殷二江家正楼,总后被服厂住弓富云家正楼。师师部、骑兵团住弓献豪家的新楼院,特务营住李海泉的正房、东房和李海旺家的西房。
大部队住满了寨上全村及周边的马牧、里庄、南沟等村。总部驻扎寨上村期间,战士们积极帮助群众生产劳动,为人民群众从鬼子手里抢回粮食,帮助群众挑水送粪;劳动休息时,指战员们教儿童识字、唱抗日歌曲,并帮助村庄建立儿童团、民兵连、识字班等群众组织;帮群众干活时,指战员们自带干粮,不要任何报酬。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寨上人民也无怨无悔地爱党爱军,筹军粮,缝军装,做军鞋;叫儿上战场,送郎打鬼子,用乳汁救伤员……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感人局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