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及血象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时所发生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

(一)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82fl、MCH27pg、MCHCg/L、RDWl5%。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三)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

(四)其他检查

  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系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叶酸,Vit.B12缺乏,或机体对叶酸、VitB12,需求过盛或吸收障碍,最终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特殊类型的增生性贫血。常发生于偏食、营养不足、妊娠妇女、婴幼儿、慢性胃肠疾患等。

(一)血象

  1.红细跑、血红蛋白均减少而以红细胞减少更为严重,MCV92fl,MCH31pg、MCHC多正常,RDW15%。

  2.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重者可见减低,成熟粒细胞可见分叶过多现象,并可出现少量幼稚粒细胞。

  3.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多见,由于细胞厚度加大或饱含血红蛋白其生理性中心淡染区缩小甚至消失,并可见Howell-Jollysbody、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少数幼红细胞。

  4.网织红细跑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跑总百分率常40%,以旱、中幼红细胞增高为主.并出现巨幼红细胞常10%,其细胞形态学特点为①细胞胞体增大,②细胞核染色质疏松呈颗粒状,似海绵或有蚕蚀感而着色较浅淡,晚巨幼红细胞核型多不规则可呈花瓣乃至分叶状;⑧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行,表现为胞核的发育明显落后于胞质。于中、晚巨幼红细胞中易见Howell-Jollysbody。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相对减低,并可见巨晚、巨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现象。

  4.粒、红比值明显减低。

  5.巨核细胞数量大多正常,部分巨核细胞也可发生巨型变如胞体增大,核染色质疏松、核形不规则甚至分叶等。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

(三)其他检查

  血清VitB12含量减低常l00pg/ml(参考值l45~pg/mg)血清叶酸含量减低常3ng/ml(参考值3.5~8.6ng/ml)。

您看此文用了分秒,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苯酚的性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xs/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