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区块事务所,解锁区块链和币圈
这是一篇对EOS创始人DanLarimer(以下简称BM)的深度对话。在对话期间,BM回答了关于BitShares,Steemit和EOS的未来,以及BM个人等问题。
与此同时还有关于EOS,Cardano,Steemit,加密货币泡沫,加密货币未来,Web3.0等话题。Dan会离开EOS吗?一切尽在这篇文章中。
为便于理解,灰字为译者注解。
来源:币海无忧
编译:汤强
第一段
1.问:欢迎DanLarimer,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如何与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结缘的?
BM:我小学开始编程,是父亲教我的,我们全家都用Mac系统,而且一直用。中学开始我对编程感兴趣,后来去佛吉尼亚理工学院读计算机专业,三年后毕业。
2.问:我们年轻时,一些人在踢球,一些人在泡妞,可为什么你偏偏对编程技术情有独钟?
BM:创造新的东西和解决现有问题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两件事。
我爸曾试着教我电气工程方面的东西,但那要用很多电线,于是这就变成一个很烧钱的项目,实验成本动不动就高到不可测,但编程就不一样,在我眼里编程是最有效率的创新方式。
3.问:刚开始编程的时候,你做的是什么项目?
BM:我刚开始做的是一款星际迷航的射击类游戏,我爸和我一起做的。到高中时,我做过几款冒险类游戏,还有俄罗斯方块,后来我开始设计无人驾驶系统。
我在ACIC(美国陆军能力集成中心)当过实习生,后来进入雷锡昂公司(美国最大的电子器械公司之一),在这两家单位参与过一些无人飞行器和无人汽车项目。
大学时,我开始探索虚拟现实领域,试着通过虚拟环境实现协作通信,那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同步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虚拟环境。
那时我不停地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怀揣这股冲劲,我一直想做自己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当个打工仔。
4.问:你多大年纪?
BM:35岁。
5.问:和我们说说你从毕业后到发现加密货币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BM:年前后,我发现人们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比如人们会想:为什么我不能让所有人都明白那些“我明白了的事情”?于是就很烦,但我开始想办法。
我想能不能做个网站,让人们把讨论的东西放到这个网站上,促成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
那段时间,我认识了罗恩.保罗(美国一位的自由派老议员,三次美国总统候选人,《终结美联储》一书作者),并且学到到我们国家经济和货币中的结构性问题,还接触到了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
实际上,那时我就已经开始探索自由主义之路了,我想获得一些技能,可以让自由市场来保障我们自己的自由和财产。
我认为如果要让暴政或暴力消失,那我们就得再找一条路,这条路必须完全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自愿协作。
而现在保障我们自由和财产的,是我们的政府,更准确地说,我们不得不指望他们来保护我们。
我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必须从政府手里夺回货币。因为货币是国家管理者们控制我们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我想做一种数字货币,于是就上网找,结果一头撞见比特币,那是年,比特币刚刚出现的时候。
当时我就被比特币的完美震惊到了,并且确信它就是我要找的东西。所以我就整天研究它,我泡比特币论坛,和中本聪讨论……不亦乐乎。
6.问:你是如何发现比特币的?
BM:我用Google搜索“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系统”,当场就发现了它。比特币并不是我从新闻里看出来的,只是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顺手发现了它。
7.问:你和中本聪在论坛上有过沟通?
BM:是的。
年开始,我就特别担心比特币的可延展性和冗余问题,又如:交易确认需要多久?交易费用会有多高?
说实话,我隔着屏幕就能清楚地看见:比特币绝不可能被用于小微支付。现在来看,这些预测都已经应验。
8.问:你是否尝试做你自己的系统,有没有试着让比特币社区相信你能把比特币带往更好的方向?
BM:那段时间我并没有全职投入加密货币行业,我还要赚钱吃饭,所以我只把这当成爱好,试着做了自己的区块链并且运行它,这样我可以把一些概念学得更好。
直到年我才全职挺进区块链行业,一开始做比特股(Bitshare),这是为了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门头沟(MtGox,人类历史上丢币最多的交易所)事件后,他们的账户被冻结。我意识到法币交易所能够让人们带着钱自由进出,而加密货币的交易所就偏偏不行,所以我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知不觉中,我就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这个领域的问题是比特币根本解决不了的。
因为我们需要极短的区块间隔时间(比如1-3秒,而比特币是10分钟左右);我们需要极低的空块率。为了增强实用性,还得把比特币从地址系统硬扭成为账户系统……
所以,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改变比特币社区的理念,因为真正的解决方案与当前的比特币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与此同时,比特币背后的思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像只蚂蚁一样不可能撼动这棵树。
9.问:你如何找到你的团队?
BM:那时我试着在bitcointalk.org上阐述我的观点,于是就激起讨论,我联系了AdamLevine(摇滚歌手),他把我介绍给其他牛人,像CharlesHoskinson(数学家,科技创业者),我们一起研究比特币白皮书,然后凑了50万美元创立公司,去实现Bitshare背后的思想。
之后的经历,就像滚雪球一样。
我们开始组织会议,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帮我们,特别热情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这样的公开讨论中,我们的团队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
10.问:好,现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人在看我们直播了。Bitshare是你参与加密数字货币后的第一个项目,很多人和你一样,也想做类似Bitshare的系统,但他们都没有做成,那你认为这个项目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BM:Bitshare是一个横跨几乎所有领域的东西,从法律到政治,从哲学到科技,从社区治理到可用性,我们必须解决一连串问题。
那时,世界上只有三种币:比特币、克隆比特币的币以及瑞波币(Ripple),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区块链应用,所以也没更多经验可以借鉴。
Bitshare有过两个版本。
第一版发布于年,这个版本的区块间隔是10秒,但在可用性方面有很多不足,因为我仍然沿用比特币的一些思想,比如UTXO。我也用过类似比特币的数据库技术,这就导致性能不太好。
不到六个月我就发现,这一版并不能跑任何实际应用,所以我就坐下来重新设计架构,我想新架构必须基于一种新的状态机模型,而这种模型必须与比特币的UTXO完全不同。
这种新架构必须把所有东西载进内存,而非涮完一遍后装进数据库。
年6月前后,我们发布了石墨烯工具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Bitshare2.0是第一个间隔时间只有3秒的区块链,每秒支持1万笔交易,这也证明了在分布式环境下能实现我们原本设想的高性能。
我们第一次获得了成功。但我认为,相比于基础技术上收获的经验,我们在政治经济上收获的思考才更有意义。
第二段
11.问:很多人都说POW耗电惊人,甚至要建很多电站,这样消耗的能源会远超我们的产能。
但是AndreasAntonopoulos(币圈名人,比特币早期布道者)却说:POW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算力多者权力大,但POW却是唯一对得起你消耗资源的共识算法(即一分辛劳一分回报)。对于这些众说纷纭,BM你怎么看?
BM:POW是种“谁力气大谁说话”(mightmakesright)的算法,人们倾向消耗最多的资源以控制全网,这种竞争要求经年累月地投入能源,于是势必形成矿池。
而最终几家大矿池决定打包哪些交易,同时也是他们决定着不打包哪些交易。所以说,我们的交易本质上是递给这些大矿池审查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安全不是一个单维度问题,它至少涉及三方面:
1)是否有人能轻易修改规则?
2)是否有人能对抗审查?
3)是否有人会强行硬分叉?
这些问题看起来相互关联,但解决起来却完全独立,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东西来保障。
POW下,保障区块安全的方法是大规模复制,并向全网公开。每个人都遵守同样的规则,任何人都能验证区块,同时每个区块都按规则生产,所以即使全网只有一名区块生产者,依然能够玩得转。
可这种模式的软肋在审查环节:一些人总是手握事实上的审查权,我们看一眼POW矿池就会发现:实际上只有3-4个矿池有权审查交易。
图1狗年初一全球算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