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上海医院沈志祥
整理:刘艳
一、炎症性贫血概述炎症性贫血的曾用名为慢性病贫血(ACD),指与慢性炎症状态(如肿瘤,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轻中度贫血。最近几年发现,在急性的严重炎症情况下(ICU)或持久的轻度炎症状态下(如肥胖、老年及肾衰)也会发生贫血。新名称“炎症性贫血”更能反映这类贫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即由急性或慢性免疫激活后发生的贫血。
常发生炎症性贫血(AI)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或急性感染、肿瘤、慢性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器官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AI发病率在各类贫血发病率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缺铁性贫血(IDA)。另有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中炎症性贫血发病率高达70%。
炎症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一个核心即免疫激活导致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三个方面(1)铁调素引起的铁代谢失调;(2)EPO分泌相对不足/作用钝化;(3)骨髓内红细胞生成受到抑制并伴随着红细胞寿命缩短。
二、炎症性贫血的诊断临床表现:1.轻至中度贫血(90g/L<Hb≤g/L);2.常伴随急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1.多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MCV很少<72fl;2.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3.骨髓铁染色提示铁粒幼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增多▲;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多;5.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6.血清铁蛋白升高●▲。(●标注为炎症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标注为炎症性贫血存在“功能性铁缺乏”)。其他:需要排除疾病合并的失血、溶血及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等因素。
炎症性贫血的诊断思路
三、炎症性贫血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炎症性贫血的治疗概述:炎症性贫血(AI)的首要治疗是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其他治疗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输血治疗、EPO治疗、静脉铁剂以及靶向药物。
炎症性贫血的输血治疗:治疗指征(典型表现)包括重度贫血(Hb<60g/L)或临床急需纠正的缺氧状态;心肌缺血(胸痛及ECG异常);EPO等治疗无效或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其他治疗。输血治疗起效快,迅速纠正贫血,可用于EPO治疗无效的患者。输血治疗存在以下风险:病毒感染的危险大;血容量过大(可能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输血反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Hb水平下降至60g/L之前,原则上不考虑输血,肿瘤或慢性肾病患者不宜长时间接受输血治疗。
炎症性贫血的EPO治疗:治疗指征(典型表现)包括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的患者。目前已经证实在下列患者中应用疗效显著:1.接受化疗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Hb<g/L);2.慢性肾脏病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HIV感染患者。EPO治疗方法:00U,qod,疗效确切,与输血相比,治疗更符合正常生理,耐受性好。用EPO治疗存在风险:起效慢;一般用药后2-4周起效;目标值选择不当(Hb≥g/L)可能会引起显著的副反应。需要特别注意:若炎症因子水平过高或铁供给不足,可能治疗无反应;治疗目标值应为-g/L,治疗过程定期检测。
炎症性贫血的EPO治疗与静脉铁剂治疗的关系:应用EPO治疗前应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铁缺乏。在不合并缺铁的情况下,EPO足量治疗8周Hb仍无升高,可考虑为对EPO无反应。铁检查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以及血清铁蛋白。如果铁蛋白≤30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20%,提示绝对性铁缺乏,必须补铁。如果铁蛋白30-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20-50%,提示功能性铁缺乏,考虑补铁。如果铁蛋白>ng/mLor转铁蛋白饱和度≥50%,提示非铁缺乏,不需要补铁。
炎症性贫血的铁剂治疗:治疗指征(典型表现)为明确存在绝对性铁缺乏(如合并IDA等),或EPO治疗低反应,可考虑试验性铁治疗。铁剂治疗可增加EPO应答率,缩短应答时间;可抑制TNF-α形成,可减轻RA和慢性肾脏病的疾病活动度。铁剂治疗存在的风险:胃肠道反应(口服铁剂);全身性或局部性反应(肠外给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与羟自由基激活相关);感染风险增加等。应用铁剂需要特别注意:1.炎症性贫血患者体内hepcidin往往被上调,故肠道铁摄入受抑制,口服铁剂吸收较常人更差,而应当选择静脉铁剂治疗;2.尽管不推荐血清铁蛋白>ng/mL的患者进行铁剂治疗,但临床评估时应排除以下两种情况导致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假性升高:A.机体慢性炎症状态下(CRP升高),SF可能假性升高;不B.非空腹情况下接受指标检测,SF可能假性升高。
炎症性贫血的靶向治疗目的:特异性地针对AI机制关键蛋白hepcidin的上下游,旨在减少hepcidin的产生,达到治疗效果。方法为采用体外制备,目前均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以Siltuximab为代表的Anti-IL-6antibody;以Tocilizumab为代表的Anti-IL-6-receptorantibody;以LDN-为代表抑制hepcidin产生。
现状:炎症性贫血是指与慢性炎症状态(如肿瘤、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的轻中度贫血。炎症性贫血发病率高,是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的贫血疾病;临床对于炎症性贫血并没有足够重视。
治疗:正确诊断炎症性贫血是有效治疗的前提。由于炎症性贫血病因复杂,故需要进行仔细鉴别诊断,炎症性贫血可以通过EPO、铁剂、靶向药物等治疗,如出现紧急乏氧状态则需要输血。
推荐阅读:
CSCO
虞先濬:临床可切除胰腺癌策略
CSCO︱王俭:胰腺肿瘤读片技巧
CSCO
刘天舒: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临床中的现状和未来
CSCO
徐瑞华: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CSCO
张福泉教授谈宫颈癌的放疗策略
CSCO
江泽飞: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张苏展:转移灶不可切除的mCRC原发瘤切除的价值与争议
章真:放射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