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岷郡山麓,漾水河畔;书声阵阵,文脉相传。绿草如茵,花树掩映;明德至善,弘毅致远。读书于斯,励志求真;生活于斯,尚美健行。历史沿革
甘肃省西和县第二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前身为创建于年的西和县初级中学,年定名为西和县第二中学,年开始高中招生,至年暂缓招生,年恢复高中招生。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年秋季整体搬迁至城南新区。新校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89㎡,招生规模人,现已初步建成园林式学校。
西和县夫子庙大成殿,始建于公元年,即清康熙四十三年。
(照片由王学义提供)
领导关怀
一直以来,学校得到了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这一切激励着全校师生努力奋进,不断探索,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前排右二)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时任甘肃省机关事务局局长马自学(前排左四)莅临学校指导工作
中共西和县委书记曹勇(前排右三)到学校调研
中共西和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杨永贵(前排左一)到学校调研
共青团陇南市委书记赵彦凯(前排右二)一行到学校检查指导标准化团支部建设工作
中共西和县委宣传部部长马国荣(前排左三)、西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静(前排左二)、时任西和县教育局局长赵锐(前排右一)一行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西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静(前排右一)、县脱贫攻坚督查专员魏小军(前排左二)、县教育局局长张四虎(前排右三)到学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办学理念
特色办学
年秋季学期起,学校计划在录取新生中,选拔前名优秀学生分别设立成都七中直播班和明远班,学校将统一提供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在每学期表彰“学习标兵”、“三好学生”,发放“明远”奖学金,并提供资助等各类优惠条件。
成都七中直播班
为了适应年甘肃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西和二中自年秋季学期起将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级建立两个直播班,其中文科班1个、理科班1个。班额暂定每班50人。学校克服困难,争取资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端前沿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减免相关费用,助力脱贫攻坚。
明远班
学校根据学生文、理学科倾向拟组建4个明远班,其中文科班2个、理科班2个,班额暂定为55人。学校将选拔教学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精心培养,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大学。
特长班
在报考我校的特长生中,学校将根据专业测试及文化课成绩择优选出具有特长或培养潜质的学生组建体育、音乐、美术、传媒等特长班,由专业老师精心培养,学校将统一管理,不再单独收取培训费用。
校园风光
春
海棠含苞,国槐吐绿;丁香锦簇,生机盎然。
夏
梧桐成荫,芳草萋萋;蔷薇盛放,朝气蓬勃。
秋
秋风送爽,银杏流金;丹枫如火,硕果累累。
冬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青松苍翠,玉树琼枝。
书香四季
花朝月夕,书声朗朗;博学笃志,无悔青春。
学校硬件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高端硬件设备不可或缺。唯其如此,教学才会更加快捷高效,管理才会更加科学精细,生活才会更加便利舒适。标准化运动场、高端雅致的书画展厅、全天开放的心理咨询室、图书室、音乐室、美体室,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调节;设施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确保学习实践的效果与质量;明亮整洁的学生公寓和菜品丰富的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健康生活的保障;全覆盖校园网络、全数字录课室、高配置的信息机房,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
教学实绩
学校先后被评为陇南市首批示范性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承担学校、甘肃省首批实验学校、“家长示范学校”、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幼苗培养基地”、“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先后有人(次)获奖,有5名同学曾获全国“希望之星”奖,有22名同学获省“世纪之星”奖。
自年恢复高中招生以来,至十年间,共有名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人被“”、“”及“双一流”大学录取。
届毕业生成鹏以分的优异成绩荣膺全市文科状元,全省排名第37名,成为我县第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子。
(成鹏同学《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0人,中级教师人,“省园丁”奖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省青年教学能手3人,陇南市领军人才1人,市级优秀教师8人,具备研究生学历者16人。
教学教研方面,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承担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同时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优秀学子
(因时间仓促,只收录了部分毕业生的信息。请其他学子积极提供个人有关资料,我们将择期陆续发出。联系邮箱:gssxhxde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