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发现,县北漾水河流域的二级台地上遍布仰韶、马家窑文化遗址,从显示的原始社会村落迹象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使用石器、骨器,主要从事农耕;县南西汉水流域二级台地多为寺洼文化,从出土器物符号、墓葬形式和汉土圹墓壁得知,这里的原始人主要从事狩猎和游牧活动。出土文物确证,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县境繁衍生息。
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发祥地,南部为武都郡所辖武都、上禄县之地。魏晋南北朝以来,县境内两次立国建都:晋元康六年()氐帅杨茂搜建仇池国,都骆谷城(今羊马城);东晋太元十年()氐帅杨定建后仇池国,都西县历城(今县城北)。三地设州立县:骆谷城先后作为州(南秦、北秦、梁、成)、郡(武都、乐平、仇池)、县(武都、循掳、上禄)治,历千余年;建安城作为成州(汉阳郡)、建平、汉源、上禄县治,历余年;长道城作为南天水、长道郡、水南长道县治,历余年。在县南、北、中崛起的这三个重镇,至今犹盛。
西和又是蜀陇孔道,秦蜀要冲,古为南北贸易的货物集散点;县南“有翟堆(仇池山)百顷险势,其攻战垒戌甚多”,县北大小祁山对峙,塞峡深幽;鸡头山(今西和塔子山)巍巍高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之战,刘邦还定三秦时,大将樊哙挥师战白水塞峡(今西和大湾峡)袭取西城。蜀汉丞相诸葛亮六伐中原,三次取道于此,名将姜维多次在这里设戌置围,抵御曹魏。唐代为防止吐蕃入侵,在龙门镇(今西和坦途关)屯兵设防,杜甫曾有“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的感叹。南宋爱国将领吴玠在凤凰山筑十二连城,在观山安营扎寨,人称吴营墩。宝庆三年()西和知州陈寅抵御蒙兵,全家二十余口以身殉难。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白莲教部属,屡屡到西和山中活动。
民国25年()红二方面军中路纵队由贺龙、任弼时率领,右路纵队由关向应,货炳炎、廖汉生率领,先后进入西和境,宣传革命道理,播下革命火种。抗日战争中,英雄儿女奔赴抗日战场,有43名将士为国捐躯。在年解放西和战役中,共产党地下组织和人民群众为西和做出贡献,有10人英勇献身。建国以来,在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47人牺牲,他们用献血为西和历史谱写了英雄篇章。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西和生活网摘自县志
商务合作:-
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