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一中年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锦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年1月14日下午2:30,西和一中年度教学经验交流会如期举行。校长马书强,副校长刘耀华、廖敞翔、张雄,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近三年调入学校的教师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教务主任卢瑜峰主持。张雄作交流总结。最后,由马书强进行点评。参与交流的教师共有10人,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教研组选送。现将交流教师撰写的论文予以推送,供广大教师学习、磋商,同时,以期引起争鸣。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探究儒家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余雄(政治教研组)

面对应试教育中德育缺失的现状,本人从儒家文化优势入手,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必要性,在运用中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培育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和谐发展。

儒家文化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和谐发展探究运用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不亦说乎?”培育英才,师之天职。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应该是一种精神追求。其中酸甜苦辣,师者自知。

当今之世,提倡创新和超越,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惜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状仍未改变,素质教育实难落到实处,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手段。于是,高考成了“指挥棒”,在教育教学中一切围着高考转,造成了应试教育中的德育缺失。首先,应试为目的,育人为手段,本末倒置。“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或“书呆子”,做人、品德、实践等方面被忽视。其次,为应试,重名利,轻修养。“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分是图,是为“唯分数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成功者,声名远播;失败者,默默无闻。名利之心油然而生,修养退为其次,成陪衬。再次,为高考,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协作。高考将近,人人孤军奋战,似一盘散沙,生怕被人打扰,酿成自私自利的品格,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面对如此现状,把清脉搏,方可诊治。中国儒家文化,历尽沧桑,大浪淘沙,聚集精华,不失为治疗德育缺失的一剂良药。“唯其传统的,才是现代的;唯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几经“扬弃”,儒释道合一,成为我国文化精髓,浸透国人血脉。可惜面对现代文明,现代教育,几乎被遗弃,岂不痛哉!?

因为儒家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育人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儒家重“仁”:“仁者爱人,泛爱众”;“克己复礼为仁”;“其孝悌也者,为仁之本欤”;“仁者安人,知者利仁”。“仁”是博爱之心,君子品格,圣人的理想人格。儒家重人、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尚空谈,重实践,重操守。儒家道“性善”,重“忠恕”之道,“人之初,性本善”;处世为人,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求知上,严谨治学,审慎从事,“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待物上,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求平和恬静的心态,而非急功近利。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切对学生的做人、求知无不有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其优势,运用到实际育人中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学思相合。那么,如何探究儒家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呢?本人一边向同仁们请教;一边学习思考;一边对所带班级进行试验。长期探索,稍有收益,故撰此文,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第一、诵读,读经明理。引导、督促学生早读、班会课读、课外读。“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先养成学生喜好读书的习惯。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初探学生读书的层次计划是:高一,以蒙学为主。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高二,以四书为主。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尤以《论语》为重,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有道理的。高三,以五经为主。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尤以《诗经》为重,同时辅之以《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菜根谭》、《古文观止》等。来提高学生的品格和综合素养。

第二、讲解,领悟真谛。“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不够的。教师要博学、深思,倾其所学,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讲授儒家文化,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具体而言,从文字、断句、翻译、记忆入手,到文化内涵,哲学道理的参悟,都要一一攻破,逐步提高,而不可流于形式。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面对贫困,孔子称赞颜回:“贤”。“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再如,孔子问人生理想。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曰:“吾与点同”。在春风中自由歌舞,不为名利世俗所累,多美的境界!

第三、交流,择善而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师生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交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应引以为戒。如何交流?如:班级举办诵读大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或者让学生表演这些典籍里的片段或故事,寓教于乐,何乐不为呢?平时,师生间闲谈,又何尝不可?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升华。

第四、践行,修身养德。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引导学生边读书,边实践,学以致用,不能当“书呆子”。要志存高远,从细处入手,修身养德。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省吾身”,自我提高。同时,还要学会“慎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要见世面,历风雨,长才干,方可成才。

第五、渗透,润物无声。在平时教学中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教师,应有意、无意地渗透人文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弘扬儒家文化,教知识,强能力,育人才。习惯成自然,和谐发展。

儒家文化枝繁叶茂,源远流长,初探其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只能在不断尝试中摸索。我们学校通过尝试,正在进一步推广,还需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和谐发展。

首先,学校重视、支持和引导。“崇尚人文,追求卓越。”是本校理念,与提倡儒家文化,实施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制定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同时提供学习场所,资金和材料上的支持。由德育校长主抓,各处室分工负责,互相协作,共谋发展。

其次,各处室制定细则,履行其职能。如:德育处要进一步完善细则,由德育处主任领导,各年级组长负责,班主任执行。由读书到实践,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开展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研室应注重理论研究,多方搜集信息和材料,开阔视野。推出名师,创建“名师工作室”,开展校园网名师儒学讲堂,讲解儒家文化。教务处开设国学课,让儒家文化进课堂,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耳染目濡,日积月累,文化自然积淀。

再次,以社会为背景,学校为舞台,师生携手铸辉煌。国家振兴,民族复兴,弘扬文化,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是师生的舞台,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心动到行动,由兴趣到自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励志成才。由个人而家国,不断超越,才能铸就辉煌!才能由“人”到“仁”,赢得完美人生。

联系 教学 方法

一、学科原因

说起学科原因,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就我所教的化学而言,我的见解如下: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一门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学生进入高中,还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觉得化学只需要“背”就好了,觉得老师都会把所有知识点在课堂上讲到,但是老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更多的是传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规律性,这也对学生的听课能力、记笔记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要求,尤其是课后的消化和延伸有了很大的空间,建议学生首先理解双基问题,即先要熟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然后再以各种方法和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二、外界因素

1.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过于疼爱孩子,给了他们太多物质方面的条件,购买高档生活用品等,但没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有的家长性格简单粗暴,信奉棍棒底下出成绩,不会说服教育,时间一长,使学生由于害怕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没有持续性。也有的家长以事业太忙或者读书无用为由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

2.社会风气问题。商业网吧、电玩城等以营利为目的,让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又有“打工一年,有机有钱”(打工一年时间就可以用好手机,穿好衣服,又有钱花)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尤其是手机的影响,让学生们错认为读书无用而荒废学业。

3.学校因素。有的学校盲目追求高成绩,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几乎放弃了这些“学困生”,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们会慢慢放松学习。

三、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化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知道了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学困生并非无法可解,我们可以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学困生。

一、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从入学到进入高中,这些孩子经历了太多的学习挫折。其实他们心中最大的渴望仍然是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启沟通之门的钥匙。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这些孩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多找他们谈心,用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格去影响他们,用名人传记去打动他们;每次都注意和检查其上课的听课情况,给他们及时补习并查缺补漏;及时检查作业,形成反馈;有进步要加以肯定和表扬,树立起信心。对他们给予较大的期望值,使之不断地对自己以肯定和激励。逐渐摆脱失败者心理,逐渐由我不行转化为我一定能行。

二、创设情景,授之以渔。教师不断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用一些具体的东西去代替一些抽象的事物,用一些形象地比喻,用贴近生活的实例、用形象的语言去说明,尽量让学生感到不再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建立并保持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师要不断给其学法指导,如前一段时间我们去某知名高级中学学习交流,通过和他们的老师、学生交流我发现,我觉得小组学习法对减少学困生有很大的作用,它的流程为提前预习、小组学习、以考代练、小组考评、小组反思,我也在所带班级应用此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提高管理学生能力、教学能力,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课标要求,持之以恒,不能松懈。

三、跟踪反馈,巩固提高。学困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惯差,因此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化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会终身受益。大多数高中学生年龄不是太大,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稍微放松要求,学习就会掉队。因此,平时要多      审 核:张 雄

责 编:王学义      编 辑:张春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hj/6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