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灵鸽幼儿园小姑娘们带你了解西和的乞巧文化!!
想观看高清版,请下载腾迅视频,搜索维力兄弟选择蓝光或超清观看!!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祈求智巧的意思。还没到农历的七月初七,西和县晚霞湖就笼罩在烟雨的迷蒙之中。从六月三十日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晚进行的传统乞巧活动已经开始,乞巧的全过程历时7天8夜。内容丰富仪式隆重。包括手靽搭桥、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照瓣卜巧,送巧等活动,下面就带大家欣赏由灵鸽幼儿园小姑娘们参加的乞巧活动吧。
七月初七,是乞巧的最后一天,也是活动达到高潮的一天,这一天要举行祈神迎水、针线卜巧、乞巧会餐、照瓣卜巧、送巧等多项活动。
七月初七下午,按乞巧习俗,凡参加乞巧的人,都要在坐巧处一起吃一顿“巧饭”据说吃了巧娘娘恩赐的饭,能保佑一年内消灾免病。此项活动俗称“办会会”。
照瓣卜巧时,先把一枝巧芽顶端的叶芽掐下,再把嫩芽掐成若干小段。投入碗中,在光的折射下呈现出不同的图案。投影大多呈现各种花瓣状,因此俗称“照花瓣”姑娘们各自解读着图案隐寓的含义,卜知巧娘娘赐予的巧拙。姑娘自己碗底的投影图案,被大家确认为心灵、手巧、吉利、祥瑞时,心中十分高兴。照花瓣在期待、兴奋、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历时两三小时方告结束。
深夜12时左右姑娘们无奈的齐唱《送巧歌》直向原迎巧地点缓缓走去,到达送巧地点后大家面对神像成排列队,牵手摆臂,齐唱《送巧歌》随着十分忧伤的歌声乞巧姑娘们在巧娘娘像前祭祀跪拜,手持蜡烛将巧娘娘点燃。烈火熊熊燃烧、火星点点飞耀,直升夜空,姑娘们一起放声啼哭,送巧仪式结束。在不断的嗟叹、唏嘘中沿送巧的老路返回,一年一度的传统乞巧活动就此也落下了帷幕。
我们只做有影响力的传播!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