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年9月26日,广东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在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正式成立。培训室与小镇的整体建设发展相融合,以传承和发展粤菜为目标,全面提升从化区乡村旅游品质,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备受媒体
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春节刚过,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的热闹劲儿还在持续。万亩花田中的玫瑰、百合、墨兰、樱花在岭南的春日里轮番绽放,游人如织。据统计,今年春节七天假期,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累计迎客约10万人,旅游收入达万元。
令游客流连忘返的不仅是风情小镇的美景,还因为这里的美食。年9月26日,西和村落户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培训室与小镇的整体建设发展相融合,以传承和发展粤菜为目标,全面提升从化区乡村旅游品质,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城郊街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表示,“粤菜师傅培训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单方面用资金向乡村“输血”的扶持方式,由粤菜大师带着技术和人才“下乡”,这种将公益培训和引导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方式,确保了乡村“粤菜师傅工作室”在发展中的“自我造血”能力。
粤菜大师下乡开课
“乡菜”登上大雅之堂
泥焗走地鸡、乌鬃鹅、流溪大鱼头、吕田炆大肉、桂峰酿豆腐,经典的从化五道菜本是普通的农家菜,经过粤菜大师的“点拨”,竟然成为富有从化特色内涵的“舌尖”美味与“颜值”担当。
年9月26日,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第一期培训班在从化城郊街西和村开班。和一般的培训班不同,班上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当地农庄、农家乐的乡厨,而负责传道授业的老师均为中国烹饪大师,其中包括9名广州十大名厨、两名广东省劳动模范,国家级烹饪裁判评审员占比三分之二,还有从事烹饪行业三十余年的名家大师、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
作为城郊街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从去年7月份开始,全程参与了“粤菜师傅培训室”的建设。他告诉记者,每月1到2次的培训课,学员只需通过报名就能参与培训,没有报名条件限制,也不收取培训费用。
课堂上,粤菜师傅会“手把手”教学员从食品安全、食材营养搭配,到各种广式汤水、点心的制作,甚至是在盘子上“作画”。陈敬良说,培训站从去年9月26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开办了13期,培训人数共人次。
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为何选择落户从化西和?陈敬良回忆,年5月,广州市旅游局来到西和村参观调研,发现这里花卉品种繁多,非常适合做以花为主题的乡村特色菜式的创新研发。同时,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的花卉产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和规模都较为成熟,花卉企业众多,旅游也很发达,在游客心中的知名度较高。
记者同时了解到,从年开始,西和村当地政府帮助农民把手中的土地进行流转,再进行招商引资,万亩鲜花基地由此开始筹办。同年,宝趣玫瑰世界等作为最早一批的花卉企业落户于此。目前,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土地流转约1.3万亩,入驻企业达到38家。大多数企业都开始从原来单一的传统花卉种植产业向旅游观光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土地租金也从每年一亩地几百元的价格上升到现在的每年每亩元。
依托花卉产业的繁荣,每到长假黄金周,西和村每日的游客都以万人计。然而,令陈敬良发愁的是:“游客在这里看完花,有些会去附近的温泉镇住宿、泡温泉,有些则直接回了城区。西和村只有寥寥几家农庄,特色美食相对较少,无法留住游客的‘胃’。”
陈敬良表示,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当初迫切建立“粤菜师傅培训室”,是希望通过粤菜师傅工程补短板,让当地特色美食参与进来,更好地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这也是促进村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
培训室楼上建民宿
近日,陈敬良带着记者在万花风情小镇的万亩花海中探访了这个粤菜师傅培训室。培训室由一所民居历时两个多月改造完成,总面积平方米,“课室”设在首层,分为理论教学课室和实操教学厨房两个区域。楼上三层是企业投资建设的特色民宿,已于去年10月开门营业。
据介绍,“粤菜师傅培训室”所在建筑的屋主是一对在从化城区教书的夫妇。他们曾将一层出租给附近的花农,楼上用来自住。陈敬良说:“当初培训室有三个地点可供选择,但考虑到这里无论是从建筑本身的结构,还是所处的核心地段,对培训室来说都称得上是最佳选址。”但同时,这也是屋主夫妇在西和村唯一的一栋住宅。因此,陈敬良和同事们与屋主进行了几番沟通,屋主才同意将房子整体租给当地政府,租金也由原先的多元上升到现在的元左右。
陈敬良告诉记者,由于一个月只上一到两次培训课,如果培训室只承担培训的单一功能,在其他空闲时间会造成资源浪费,而民宿的进入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民宿借助培训室可以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培训室也因为民宿对游客的巨大吸引力,日益成为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的一个旅游景点。因此,二者可以相互依托,资源共享。”陈敬良说。
“粤菜师傅培训室”举办了几次,效果很好,但是陈敬良和他的同事很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些学员出现了缺课的现象。经过了解,陈敬良才得知,由于参与培训的学员许多都是来自农庄的乡厨,本身有专职工作,难以协调好本职工作和培训课程的时间,因此常常不能保证完成课时,从而影响培训的连贯性,也不利于乡厨人才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西和村联系了广州市人社局、工会、民政等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规定,为已完成一系列培训课程并且通过考核的学员发放证书。“这不仅是对学员技术上的认可,也提高了粤菜师傅培训的含金量”。陈敬良表示:“许多前来参与培训的学员,可能目前还没有工作,但是如果能够坚持完成培训并拿到证书,也有利于日后就业、自主创业。”
设立24个“粤菜师傅培训室”
推动特色小镇加快发展
目前,在从化区,像城郊街西和村这样的“粤菜师傅培训室”已经在各镇(街)、特色小镇设立了24个,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有效带动了全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今年城郊街将投入3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粤菜师傅培训室”的教学和菜式研发服务。
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现有基础上还将继续扩大师资力量,聘请佛山、顺德、广州等地的粤菜名厨进行主讲;研发15个以从化荔枝、西和玫瑰、樱花、火龙果等特色食材为创作材料、融入地方文化内涵的新派粤菜;同时为“从化五道菜”制定统一标准和流程,进一步规范餐饮业的发展;后期还将考虑增设粤菜博物馆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从化区举全区之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去年,围绕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从化区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1+2+N”系列文件。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订单农业、定制销售等新业态。目前,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显,除了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率先成立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站外,莲麻村、西塘村入选广东省改革开放“示范百村”,莲麻小镇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村”,西塘童话小镇建成全国首个乡村宪法馆。
当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从化将继续巩固提升首批10个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新一批9个特色小镇建设,同步推动特色小镇加快形成连线成片发展态势。特别是要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引进、流动以及激励保障机制,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乡村工匠、粤菜师傅、非遗传承人等全方位参与乡村振兴。
单方面用资金向乡村“输血”的扶持方式注定不能持久。帮助农民致富,一定要找准当地的特色,找准发力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粤菜大师带着技术和人才“下乡”,在当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职业劳动者,这些人可以继续在乡村“开枝散叶”地传承技艺,带领当地农民致富。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从化发布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白癜风是缺少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