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头条非遗人的资讯早餐

No.88

1

节庆·甘肃

乞巧女儿节在西和县开幕

传承乞巧优秀文化,凝聚脱贫精神力量,第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于8月11日在西和县开幕,活动持续到8月17日。

乞巧节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陇南西汉水流域的秦人遗风,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的前一夜开始,到七月初七晚结束,历经七天八夜,姑娘们以虔诚的心,隆重的仪式,祈求“巧娘娘”踢予聪慧、灵巧和如愿婚配,生活幸福美满。乞巧活动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挚、程序之完整、人数之众多,在国内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乞巧民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

坐巧

在农历六月二十六到二十九这几天,姑娘们要从集镇纸货(活)店迎请“巧娘娘”。将“巧娘娘”请来坐在桌子上,然后用丝帕遮住脸,等待正式迎巧的时间。

迎巧

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姑娘们穿上盛装,整齐列队,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盘,在年长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庄)边举行迎巧仪式。主持者焚香点蜡,燃纸放炮,“巧娘娘”头儿跪迎接拜,其余姑娘则站在河(庄)边齐唱《迎巧歌》。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唱《坐巧歌》。要敬献茶果,唱《献茶歌》,此时,乞巧活动便正式拉开序幕。

祭巧

一般分集体祭巧和个人祭巧两种。从迎巧仪式开始至送巧仪式结束,整个乞巧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在早晨、中午、晚间三个时候,都要点蜡、炷香、焚裱纸、跪拜。白天香烟袅袅,晚上明烛高照。

拜巧

在乞巧过程中,毗邻的乞巧点之间,要开展你来我往的相互拜巧活动。如上街与下街、东关与西关、前庄与后庄、上坝与下坝、此村与彼村等等。按乞巧习俗,祈神迎水仪式结束后方可进行相互拜巧。相互拜巧时,为了壮大声势,乞巧组织者要求所有姑娘参加。她们着意打扮、穿戴一新,成排列队。两地的姑娘坐在一起互称姐妹、问长问短、有说有笑、十分亲热。相互拜巧,不但有观摩、交流、促进乞巧的作用,还为邻村、邻街的姑娘搭建了互相交谊的平台,又为未婚青年寻找对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娱巧

在七天八夜的乞巧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唱巧”,即娱巧,姑娘们齐集坐巧处,从白天直至深夜,按一定的程式,用不同的歌曲在巧娘娘像前尽情地载歌载舞。以此表达抒发情感、展示才艺。丰富的歌词和曲调,给异彩纷呈的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卜巧

在乞巧的过程中,除举行个人“针线卜巧”外,还要在七月初七晚上,举行集体“照瓣卜巧”。就是用“巧芽”(滨豆发芽而成)在水中的投影图案问自己的巧拙、祸福,也称“照花瓣”,就是在晚上的灯光下看巧芽水中投影图案而成为“照瓣卜巧”。照瓣卜巧开始时,所有姑娘手端巧芽碗分站神桌两旁,先由乞巧组织者在神桌前照例祭祀跪拜,并默默祈祷:“请巧娘娘给黑眼的阳人赐个好花瓣,指一条手巧路。”然后大家齐唱《照花瓣歌》。姑娘自己碗底的投影图案,被大家确认为心灵、手巧、吉利、祥瑞时,心中十分高兴,一定要将碗中的水猛喝一口,其意是使虔诚乞巧得来的这一切,真正为自己所有。

送巧

照瓣卜巧举行后,说明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即将结束。此时,姑娘们怀着惜别的心情,抓紧送巧前仅剩的一段时间尽情唱巧。在供神桌前,你约四五人往来穿插唱一曲,她约四五人极足跳跃唱一曲,有时集体牵手摆臂唱一曲,此起彼伏,歌声不断。直至把所有乞巧歌曲反复唱到尽兴为止。深夜,乞巧组织者很不情愿地宣布送巧仪式开始,姑娘们无奈地分站神桌两旁,齐唱《送巧歌》。送巧仪式后,七天八夜、无拘无束、歌声不断、自由、狂欢活动全部结束,姑娘们将各奔东西,一年内再难相聚。有的姑娘来年可能出嫁,再也不能参于给自己带来无数祈盼、欢乐的乞巧活动。想到这些,她们对巧娘娘和乞巧活动充满了惜别之情,多数人又哭又唱,哭声、歌声汇成一片,显得格外凄凉。

七夕将至,西和乞巧美食在众多乞巧民俗地区美食中脱颖而出,西和煎油果、巧饭会餐、供馔(西和乞巧之转饭)入选为CCTV-9《餐桌上的节日》七夕特别节目。

2

创新·动画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砖雕动画即将诞生

砖雕动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形式,它是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继承与发展,是以传统美术片为基础的拓展和创新。

砖雕动画《囍厢记》依托于传统砖雕的艺术,将静止的、硬质的砖雕形象,转换成动态的、有生命的动画角色。

该片不仅使得硬质的砖雕有了生命,而且选择了改编中国经典爱情故事《西厢记》,采用最传统的民乐《百鸟朝凤》作为背景音乐,呈现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的爱情故事。

关于中国传统砖雕

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有“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它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用艺术和装饰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兼物质与非物质于一体,在我国传统建筑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砖雕又称砖刻,俗称“花活”,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管是居住的官邸,还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在建筑的砖面上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和图案等通俗的形象内容,因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逐渐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流派,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必须认识到砖雕是超越文字表达的直观表现,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实物资料,是精神和思想上传承的形象化知识宝库。现今中国的古建筑雕刻破损严重,传统砖雕技艺断代失传,一旦消失,永不再生。

关于中国首部砖雕动画《囍厢记》

艺术动画短片《囍厢记》全片计划6分半钟长度,视觉风格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砖雕的美术形式,并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民乐、戏曲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定格动画制作技术来实现完成。

砖雕动画是继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偶动画及水墨动画之后又一种新形式的美术片,也是我们对“中国动画学派”和“民族化”创作道路的研究和探索。

“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题材大多源于中国民间故事、古代神话、寓言、古典小说等,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境界;在美术造型上大量借鉴水墨画、壁画、年画、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中国传统绘画和造型艺术形式,突出民族装饰风格和艺术审美的丰富多样;

在声音表现上使用传统民族音乐,突出中国地域特色的浓郁乡土气息和意境深远的神秘主义色彩;

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砖雕艺术为来源,在内容和表现上同样融合了古典戏剧、民族音乐、戏曲表演和定格动画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观众似曾相识又不曾见识的创新型传统风格美术片。

通过砖雕动画《囍厢记》的实践经历,在创作观念和方法上学习继承优良传统,研究对“中国动画学派”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促进当今“新学院派”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上的探索,唤起中国当下创作民族化精品动画的广泛思考。

目前每单个镜头的构图也严格

按照砖雕在建筑上的布局来做的

3

展演·北京

青少年传承非遗展演活动

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内歌声阵阵,童舞飞扬。“圆梦北京·青少年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演”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本届活动以鼓励青少年“了解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为基础,通过组织“寻访、体验、交流”等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在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入青少年的智慧,在学习非遗文化、展示学习成果、传播文化精神的过程中引导青少年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为,不断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活力与风采,不断壮大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队伍,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

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来,更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涓涓细流亘久不息,绵延不绝。

征稿小贴士

非遗人的新闻早餐报

|非遗头条|

如果你是奔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角落的非遗爱好者,请把你发现的有爱、有趣、有料、有独特体验的非遗最新资讯第一时间告诉星球君,星球君会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为非遗赋能,让生活更美好!你还有机会成为「非遗星球体验师」活动多多,期待你的参与。









































白癜风哪里权威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hj/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