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猴年春节就要到了!很多人都已经开始计划,要么是挤到各大景点过“春节黄金周”,拍几张“人山人海照”就算“到此一游”了;要么七大姑八大姨家轮流逛吃,涨几斤肉再相几趟亲就开始上班,这样真的好吗?
过年就要好玩,新鲜,热闹,年味浓,小编掐指一算,我们大陇南这样的好地方多得是,不信,你看:
礼县祭灶
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灶神由天帝派驻各家,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顶礼膜拜。《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据记载,祭灶习俗早在先秦时已普遍流行。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魏晋以后,这种活动不但风行,而且灶神还有了姓名;如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
相对于这些古老的习俗,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传说背后的美食——灶糖:
看这小丫头!像不像小时候拉着妈妈去买灶糖的你?
到西和,罐罐茶煮上吃馍馍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西和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西和的老人几乎人人都喝罐罐茶,而且已经将“煮罐罐茶”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人起床都早,不论春夏秋冬,一般都在6点到6点半之间,完成洗漱,有条不紊地摆上火盆,烫好茶罐和茶盅,准备煮茶。煮罐罐茶不用铁观音、大红袍等高档茶叶,而是选用品质中档的云南茶,因为云南茶味苦而持久,能煮很多次。在茶罐里放好茶叶之后,将茶罐放在火盆中的炭块旁边,也有做了铁架子来支撑的,但最早都是直接放在炭火边上。再倒上旁边小铁壶里早已煮沸的水,以用筷子折断而自制成的“茶笔”慢慢捣着茶罐,茶香就伴着茶水溢了出来,溢满了整个房间。
在这个沸腾至溢出的短短过程中,将茶水倾入茶盅中,一口一口地呷着品尝,再配上自己制作的各种饼子和辣酱,真是一种吃什么大餐都比不上的享受。这个过程会重复很多次,有时候甚至能慢慢喝上一上午,直到茶煮到“薄”得没有味儿。
其实在西和,还有一种独特的风俗是“说春”
在西和民间,长期活动着一支支春倌说唱队伍,这些出身春倌世家的报春使者,以独有的形式和悠扬的曲调演唱着一首首丰富多彩的春倌歌,民俗厚重,历史杂陈,乡土浓郁,深受群众喜爱。春倌又称说春,每年冬至前后,县南石峡镇坛土关村村民,扮成“春倌”,肩搭钱衩,手提环棍,抱上缠绕五彩木雕春牛,召集出行春倌商讨改年说春事宜,并向春牛举行祭礼。仪式结束,春倌头将另一只缠绕五彩丝线的木雕春牛和二十四节气表交给外出领头的春倌,由他分派春倌到各路说春。
立春前,各路春倌回归本村,向春倌头陈述说春情况,并按份交纳赏品。春倌头并非一家独揽,每年轮流。轮到谁家,春牛就供在谁家,二十四节气印刷木板亦转到此家。由此可见,春倌源于官方,袭用于民间,始于周代,兴于盛唐,到明清盛行民间,其职能形式当随时代演变,最终以说唱艺术走进城乡。
成县抛沙“游百病”
农历正月十六,是抛沙传统民俗节日,人们俗称“游百病”。这一天,数千群众涌向抛沙街道共同庆祝这个带有地域色彩的民俗节日。
哈南民间传统社火“夜春观”
春节,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举办社火闹新春,向新春奉献一场独具特色、魅力四射、鲜为人知的民间传统社火——“夜春观”。身着戏装、手持道具的多名社火队员,人人骑着披红挂花的骡马和毛驴,沿全村3街9巷巡游,边巡游边演唱,演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剧经典等。
哈南寨民间传统社火——“夜春观”,因表演者乘骑骡马,故有又人称其为“马社火”。“夜春观”,已有千余年历史,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夜春观”的来历,据当地老人讲述,最早源于古代征战。
“夜春观”为文县哈南寨独有,堪称陇南民俗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正月十五文县白马傩舞“池哥昼”
农历正月十五,是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群众最隆重的节日。俗话说“小年大十五”,不管多远的路,这天,藏家儿女都要赶回来,看一看自己父母脸上的笑容,尝一尝自家酿制的咂杆酒,跳一跳火圈舞,唱一唱祝福歌。
在铁楼乡入贡山村、案板地村、草和坝村,身着艳丽民族服饰、头戴插有白羽毛民族帽的白马藏族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村口摆上五色粮食,点起香烛,焚烧松枝,捧起自酿美酒,敬祀天地先祖,四方神灵,祷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户族平安。
最吸引人的是白马傩舞“池哥昼”,身着红色袈裟的山神,脸上涂抹成黑色的“猴儿”,带着面具的“池哥”、“池姆”,挥动手中的牛尾刷,伴随着锣鼓舞动起来,舞姿古朴、遒劲、粗犷,极具节奏。“猴儿”在其中穿插跳跃,诙谐打趣,逗得在场群众捧腹大笑。池哥昼挨家挨户跳,驱赶晦气,祈求平安幸福,最后在村寨的大场上全村寨人集体跳。
池哥昼主要流传在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的12个村寨和石鸡坝、天池等地。白马池哥昼是白马人在对祖先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下来的民族舞蹈和传统祭祀活动。池哥昼既原始古朴,粗犷豪放,又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郁的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白马傩舞“池哥昼”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每年春节,对白马人来说都是一次盛会,亦是一次精神的归宿,欢乐遍布着整个村庄,锣鼓声、鞭炮声响彻山谷。
不同的村寨池哥昼开始时间不同,分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不同时间开始,一般持续三天,每天清晨起舞,直至深夜,全村寨人和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火圈舞,唱起高亢的民族歌——
怎么样?说走就走,你最想感受以上哪个陇南特有的民俗风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