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驻村帮扶助力精准脱贫
——西和县年贫困村第一书记
培训班心得体会
洛峪镇甸沟村第一书记刘垭军
6月9日至11日,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举办了全县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县上相关领导和组织部、党校、农办、农牧局、扶贫办、信访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和近期关于精准扶贫精神、基层组织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惠农政策落实、信访维稳等工作,结合实际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再安排,让我对做好驻村帮扶和深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更感使命光荣、责任巨大,我将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去,全力抓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谈几点感受和思考。
一要切实负起责任,真心真情工作。初到村上时,由于找不准职责定位,不了解村情民意,缺乏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经验,感到有点紧张和迷茫。后来在工作实践中,经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思路逐渐清晰,同镇村干部共同承担起打通精准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的职责。县、乡党委、政府对各项工作已经做了安排,下达了修路、饮水等项目,提供贴息贷款,明确了任务和责任,明确了要求,帮扶不起来,完不成脱贫任务,责任在我们身上,是我们失职渎职。我们要千方百计使农村生产发展起来,平时要多下功夫、多做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根据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和需求,根据每户贫困户不同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才能实现脱贫目标,否则只能玩文字游戏、弄虚作假,交不了账,即使交了账也是蒙混过关。同时,做好农村和群众工作,一定要有“三心”,一要有真心,诚心实意,扑下身子,真正融入到群众中,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做好;二要有公心,公平公正,公道正派,真正把一碗水端平,做起群众的工作才有底气;三要有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家人,这样做起任何事情就都容易了。
二要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政策精神。精准扶贫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中央有明确的指向和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17”等一些列政策措施,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更要全面、深刻的掌握政策精神。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精准发力、精确指导。要做到“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措施,帮助那些的确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帮助,从而消除平均数掩盖下的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其次要掌握贫困户的认定和动态管理政策。包括贫困户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退出标准、退出程序等,对不符合贫困标准不应纳入的,要坚决清退;对符合贫困标准而前期又未纳入的,要立即纳入;对群众有疑问的,要及时疏导解释,公开评议,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关键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能私下确定,也不能听任群众打人情分,该纳入的,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后纳入。最后要精通“1+17”方案和“七个一批”帮扶措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扶贫对象、扶贫目标、扶贫内容、扶贫方式、扶贫考评等六个精准,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是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指导,必须精通每一项政策规定,全面贯彻执行。“七个一批”帮扶措施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涵盖了所有类型的贫困户,每户贫困户至少都能享受到其中一项,只要我们要熟练掌握,对贫困户逐户找准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因病、因灾,还是缺少劳力、技术,还是因为学生上学或者其他等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因户因人施策,就能帮助贫困户找到一条脱贫的途径。
三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尽管现在大多数群众思想认识较高,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但也有一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消极懒惰,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脱贫摘帽,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组织安排在村里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经常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在大力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让每户群众都有一个政策明白人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类型的群众,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懒人,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通过一些列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但绝不是党委、政府或者干部包揽一切,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要抱着不劳而获的心态,绝不可以坐享其成,仍然必须要自力更生。别人送的,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自己挣的,才能源源不断,才能管长久。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要努力提升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没技术,也要有干劲、有上进心。对担心失去好处而不愿脱贫摘帽的群众,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目标是贫困户,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是否是贫困户党委、政府和干部同样要管,同样都要关心。省市县下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都是到村的项目,如修的路、引的水、通的电、修的学校等,贫困户能走、能喝、能用,其他人也能走、也能喝、也能用,大家都受益。在产业发展方面,不论是不是精准贫困户,只要有思路、有技能,发展生产积极性高,能够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支持、帮助他们。
四是要以发展富民产业为主导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就是要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实现全面小康。近年来,各级政府实施的项目建设使贫困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多改变。特别是去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项目建设向贫困农村倾斜,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群众行路、吃水、教育卫生等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相比之下,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仍是短板,如何帮助群众培养发展富民产业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从全县的情况来看,贫困村一般都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贫困群众一般都是缺技术、少资金、没思路,更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所以,我们结合村情实际,坚持以发展富民产业为主导,与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多宣传政策,多提供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观念,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发展富民产业。在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调查研究后,制定了依托农村生态资源优势,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种养殖的计划,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整合村上的闲置土地资源,由村“两委”指导,鼓励能人大户带头投资,村集体入股,贫困群众参股,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土鸡、羊、蜜蜂养殖,发展半夏、牛蒡子、柴胡等中药材种植,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接把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实现增收致富。
五是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支部是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村两委班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作为组织安排到农村党支部的一名第一书记,我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驻村工作以来,一方面指导村党支部认真落实“3+5”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协助村“两委”规范党务村务工作,帮助村干部提升履职和依法办事能力,引导村务监督委会发挥职责,促进党务村务公开、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指导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党员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刘垭军:西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主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