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6日在西和黄英先生家里
去岁之秋,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在秦人发祥地礼县成立。与会期间,有缘与从山东烟台远道而来的天水籍青年学者赵文慧同志相识,蒙其回赠所编著的《魅力秦源》一书。
这既是一部秦人发祥地的民俗志,也是天水与陇南衔接地带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资料汇编。读完这部60多万字的原书,不仅会对当地的民俗事象、历史人文、方言俗语、名胜古迹等等有一个相当完全的认识,而且还能引发人对民俗文化研究的深层思考。当然,面对此书,首先不能不对作者热爱乡土文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为之钦佩。作者并非专业人士,而是一位70后出生财经类大学毕业离乡从事商务活动的创业者。历经四个寒暑,在经营之余,奔波于山东甘肃之间,夜以继日,挖掘、采集、整理,终于编著成书,谈何容易!
《魅力秦源》,书名即颇具魅力。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秦人被迫西迁翻越陇坂为周王室戍边防守西戎内侵之后,就在渭水和西汉水上游定居,其活动的核心地区包括今天水市西南部、礼县东部、西和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广义的“秦源”——秦人发祥地,当指上述地区。作者首创“秦源”一词运用的虽然是其狭义,仅指天水市秦岭乡、牡丹、杨家寺和礼县红河乡一带,但所收载的民俗风情内容已超出这一范围,也能代表广义“秦源”民俗。作为一部民俗志,正如民俗学者安德明博士在本书的《序》中所言:“本书既全面记录、描绘了天水民俗文化的全貌,又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堪称一部扎实、深入的地方民俗志书。”
中国是民俗学的故乡。早在《周礼》中就对民俗有如下定义:“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历代都有“采风问俗”的传统,把采访风俗作为了解民情民意“治国化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汉代应劭《风俗通义·序》指出:“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历代记述地方民俗事象的书籍,如《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西湖游览志余》、《燕京岁时记》……不胜枚举。“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民俗学,增强了民俗研究的科学性,但它用外来的一些分类范畴和标准对待我们的生活,难免牛头不对马嘴。在它的指导下编写的民俗志,很难表达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民俗学、借鉴西方现代民俗学,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民俗学来,这当是民俗学者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部民俗志,我认为《魅力秦源》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不为当下行政区划所限定,而完全从地域文化的视角进行考察。二是描述收载的内容比现代民俗学要求的宽泛,比如将方言和古今英才也收入。目前的不少民俗类志书,囿于当下行政区划,以提高地方知名度为宗旨,往往割裂文化生态,甚至把某些普遍的民俗事象解释为自己独有的民俗而武断。此书“秦源”作为一个文化地域而进行描述,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生态志。至于将方言俗语编入,则完全符合民俗学的发展趋势,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洲口头传统文化研究会议”提出的民俗内容中,就包括“民间口语”在内。
当然,此书也并非十全十美。须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之处,除安德明博士在《序》中指出的“书中把‘民俗风情’和‘山歌民谣’、‘传统技艺’等,作为相互并列的内容来对待”之外,对某些民俗事象的根源和地名的来源,还需深入研究。如“图”这个地名,似很罕见,但在礼县石桥乡有“二图”、西和县姜席镇有“四图”、礼县红河乡有“六图”、“八图”、永坪乡有“九图”、天水杨家寺有“十图”。如果弄清“图”的历史来源。也许会有新的文化信息发现。“秦源”的魅力,还待像赵文慧同志这样热心家乡文化建设的学者去继续发掘呢!
(本文发表于年5月3日《天水日报》)
年5月6日在西和黄英先生家里
作者简介:
黄英,男,年生,甘肃西和县汉源镇黄磨村人。著名作家。年毕业于西北师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陇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曾任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市作家协会主席,西和县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作协理事,省作协通俗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陇南作协主席等职。
年在大学期间发表短篇小说《崖畔青松》,开始文学创作。50年来,计有小说、散文、诗歌、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近万字作品出版发表。其主要作品有以唐代诗人王维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梦醒敦煌》(年出版)获甘肃省第二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三届优秀图书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作品评选一等奖;长篇传记文学《忧满黄河--邓宝珊传》(获甘肃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图书奖);历史故事集《绿色传奇》(获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童话故事集《九眼泉》(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甘肃省第一届优秀图书奖);散文集《心海帆影》,诗歌集《龙之歌》,诗词集《篱野吟稿》。评论界称其短篇小说“清新自然”,称其长篇历史小说“极富人文价值”,评其传记文学“内涵深邃,材料翔实,文笔明丽”。
由于其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年被授予“甘肃省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被评选为甘肃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年荣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个人传略入编《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