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从ldquo黑土小rdqu

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m.39.net/pf/a_6192730.html

从辛勤耕耘到“花开满园”

——改革开放40年陇南教育发展综述

年7月,高考制度恢复第二年,礼县盐官镇中川村的李海生如愿参加高考。不久,年仅16岁的李海生被甘肃师范大学(后改名西北师范大学)录取,从此,一跃跳出“农门”,踏上崭新的人生之路。

“当时师大中文系很厉害,我被录取后,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县政府墙上贴出了喜报,乡邻们奔走相告。年高考,礼县大专以上共录取了27人,包括当时下乡插队的知青。”李海生回忆道。

李海生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基层教育战线的工作者。

40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文县二中校园

学前教育

从城区仅有到覆盖农村

武都区幼儿园全貌

“过去,上幼儿园是城里孩子的事,对我们山里人来说,孩子进课堂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现在,村里建成了幼儿园,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在礼县雷王乡山坪村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们,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大加赞赏。

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陇南地区及各县分别成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幼教事业受到重视。年全区有公办幼儿园27所,在园(班)幼儿人。

“十二五”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由城镇向农村延伸,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年,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个,民办幼儿园个,附设园(班)个,在园幼儿10.9万名。建成省级示范园5所,市级示范暨省级一类园20所,市级标准化幼儿园所。

义务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多媒体教学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何种说法,不无鉴照和反映出了义务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时间见证着变化:

——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升为国家战略;

——年,陇南9县实现了“普初”,徽县、成县、两当县、文县实现“普九”;

——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启动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两基”进程;

——年全市9县区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由攻坚普及向提高质量、均衡发展转变,重点解决孩子们“上好学”的问题,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改善。

截至年,武都区、徽县、成县、两当县等4县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比年提高17.9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3%,比年提高了63.8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教育

从“小荷尖尖”到“芝麻开花”

康县一中学生在学校体育场锻炼

40年来,我市高中教育经历了调整、扩张、提高的发展阶段。

年,省教委提出了“合理控制高中,充分加强初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经过年—年两次大调整,全市普通高中布局逐步趋于合理,高中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走进陇南市第一中学,办公楼上“养正成人、弘毅成才”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教育质量逐年大踏步提高。年,市一中被评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比年的人增加78人。

近年来,我市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增长。

“今年,文县一中、康县一中两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全市共有名考生被二本以上各类院校录取,比年的人增加人,全市高考不断迈向新台阶。”陇南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主任张立新告诉记者。

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由年0.8万人增加到了年的5.27万人;高考上线人数由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

职业教育

从谋求“饭碗”到追求梦想

机加工学生实训现场

长久以来,在社会偏见中,职业院校只是考不上本科高校的学生转而谋取一个“饭碗”的选择。实际上,职业教育让更多扬帆起航的青春少年不只为一个“饭碗”……

英俊帅气的李选是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届文秘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他奋力打拼于服装设计行业,现为上海博尼服饰有限公司无缝针织内衣设计师兼制版师、打样师,主要负责外贸订单无缝内衣设计、制版、打样相关工作,如今,工作稳定,薪酬丰厚。

李选只是陇南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硕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兴起了大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热潮,一批普通中学改建为职业学校,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从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性转变。

目前,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省级重点职校2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人。随着社会发展,我市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围绕全市大电商、大旅游、大物流发展需求,积极创建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资源,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和订单培养,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普通高等教育

从“白手起家”到“一枝独秀”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建的图书馆大楼

一个学校,如何成为广大学生热衷报名的“香饽饽”?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刘先春说,良好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使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呈现“出口畅、入口旺”的可喜局面。届年度就业率90.14%,届年度就业率92.94%,届年度就业率93.46%,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涨。

回眸时光深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生今世更是让人注目。

——年,成县师范和礼县师范两校正式合并成立了陇南师范,并于年通过了省教育厅标准化评估验收;

——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陇南师范升格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于当年开始面向省内外招生;

目前,陇南师专占地面积亩,固定资产总值4.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65万余册。开设41个专科专业,教职工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人。

“学校已经形成以师范教育为基础,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为特色和优势,以电子商务、农林科技、文化旅游、机电工程为应用并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科学校。”刘先春说。

办学条件

从“黑、土、小”到“高、大、上”

校园

“黑房子、土台子、泥孩子,站着上课,趴在墙上写字”是年前陇南地区广大农村中小学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约0.4万亩,校舍面积约45万平方米。缺校舍、缺课桌凳、缺图书、缺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

年地委、行署向全区发出“全党重视、集资办学、造福后代”的号召,在全区掀起了第一次集资办学的热潮。年以后,我市先后实施了二期义教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中小学危改项目、“5·12”地震灾后重建、全面改薄、学前教育建设工程等20多个国家教育工程,使我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改变。截至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由年的.4万平方米增加到了4.7万平方米。

“以前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很差,下雨两腿泥,教室屋顶也漏水。现在,教学楼拔地而起,标准化的绿茵操场、装备完善的实验室、联通网络的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学校执教,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武都区滨江中学校长郭全贵对这种改变既感慨又欣慰。

教育保障

从匮乏薄弱到支撑有力

学生艺术插花作品

标准教室、标准宿舍、标准餐厅……这一切都为陇南山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改薄”是切实保障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惠及万千民生的基础工程。西和县利用“全面改薄”项目和县级自筹资金,为多所学校购置“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学校将实现优质授课资源的交互和共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如今,西和县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让身在农村的学生告别了资源匮乏、通讯不便的落后时代,得以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优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年,全市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41.1亿元,是年的多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支持,仅年以来各类教育项目投入就达74.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全市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免除在园幼儿(补助)保教费,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再增加0元补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为农村户籍学生、城市贫困家庭及涉农专业学生每年发放元中职助学金。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农村特困供养家庭和享受农村低保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对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武都区深圳中学的学生在学习美术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改革开放后,广大教师迎来了教育的春天。从年原武都地区有公办教师人到年,全市教职工总数达到人,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幅度提高。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陇南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杨小艾)

来源:陇南发布

编辑:杨霖责编:张占国监制:张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xs/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