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NA男性,45岁。逐渐乏力、心慌2个月来诊,病后偶有上腹部不适,进食正常,体重略有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皮肤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化验Hb78g/L,MCV75fl,MCHC29%,WBC7.2×10^9/L,分类中见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Plt×10^9/L。粪便隐血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慢性病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考点:
缺铁性贫血诊断、鉴别诊断(执医)
贫血概述概念、分类、临床表现(执医)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考研)
贫血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考研)
解析:
(9版内科学P)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
(9版内科学P)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g/L,孕妇<g/L即为贫血。
表一由表一可知,该患者患有中度贫血。由表二可知,其MCV75fl,MCHC29%,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表现相符,故该患者贫血分类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表二该患者粪便潜血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且(9版内科学P)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病因包括:(9版内科学P)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2.铁吸收障碍;3.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另外该患者有乏力、心慌及偶有上腹不适。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缺铁的原发病表现、贫血表现和组织缺铁表现。(9版内科学P)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2.贫血表现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缺乏等;有苍白、心率增快。3.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结合消化道出血史、临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目前考虑诊断为:缺铁性贫血(D对)。(9版内科学P)肾性贫血在贫血前和贫血同时有原发肾疾病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与该患者不符(A错)。铁粒幼细胞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贮铁量过多和外周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属于遗传疾病,较少见,考虑该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目前考虑缺铁性贫血(B错)。慢性病性贫血通常是指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异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造血组织而导致的一组慢性贫血。该患者既往体健,无相关病史(C错)。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