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
一直以来,陇南帮扶干部、队员
带着真心、真情、责任
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
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扶贫解困及时雨真情实意心连心
——1.4吨土蜂蜜14万元背后的故事
9月25日
秋雨霏霏,凉意袭人
西和县石峡镇土桥村的
村民心里却迎来阵阵暖意
↓↓↓
受疫情和“8·17”水灾的影响,土桥村村民生产的土蜂蜜滞销,蜂农们都很着急。市税务局驻土桥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安平积极汇报单位,大力开展宣传,并对接联系到武九高速公路各施工标段、陇南永利建筑公司等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于当天购买土蜂蜜1.4吨,为土桥村创收14万元。
看着被装上车拉走的土蜂蜜
土桥村村民们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个个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蜿蜒陡峭的山脉
深处大山腹地的土桥村
是西和县石峡镇的一个贫困山村
户位村民零星沿沟、沿岭而居
这里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但由于长期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村里的经济发展缓慢
农产品卖难现象也很普遍
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和市场变动影响
村民们产出的土蜂蜜严重滞销
“我们的蜂蜜是纯天然的,
味道甜润,口感绵软细腻,品质好。
奈何销路有限,
现在有爱心企业前来购买,
把这些土蜂蜜换成钱,
一年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
土蜂养殖贫困户王各文高兴地说,
这次多亏安书记的帮助,非常感谢他!
“自驻村以来,
安书记严格遵守帮扶工作纪律,
从未在工作方面出现半点懈怠和推辞。”
石峡镇党委书记石玉珠说,
此次安书记不仅
解决了土蜂蜜“卖出难”问题,
而且促进了土桥村村民增收,
助力了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来土桥村帮扶的第一天,安平就暗暗告诉自己:“既然组织信任我,就不能当甩手掌柜,就要真正给村民办实事!”
安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入村百余天以来
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村里人
没有食堂就自己搭锅做饭
没有暖气、空调,就烧铁炉子取暖
……
为了迅速了解掌握村情民意
他风雨无阻,足迹遍布全村所有人家
访问了所有的困难群众
有时候,白天和帮扶队其他同事逐户走访群众,晚上回来还围绕脱贫项目和帮扶措施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到深夜。
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贫困户的家里,处处活跃着安平的身影。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村各社各户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贫困户也都记得他为村民们所做的一桩桩实事好事!
都说驻村的日子苦,安平却迅速进入角色,很快便与群众坐上了“连心凳”,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安书记待人谦和、工作勤奋,是个热心肠,是带领我们脱贫致富的好班长。”村民赵雄说。
“贫困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直以来,
安平将土桥村所有的事,
当成了自家的事来办——
入户返途中
只要遇见在山梁上步行回家的村民
他定会主动提出开车带他们安全到家
村里五保户摔伤了
他积极汇报单位
为五保户送去慰问金
村里今年出了3名大学生
他又联系单位
为他们发放了元助学金
在今年的暴洪灾害中
他主动放弃假期
失约于未婚妻
连续二十多天和帮扶队员
村民们一起抢修道路
护卫村民安全
……
这些关怀和鼓励让土桥村民们感动
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发展动力
当与村民聊天拉家常后,安平深感土桥村脱贫难在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必须像垦荒那样帮助贫困群众换掉“穷脑筋”。
于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党的政策传进千家万户、把小康梦想送到田间炕头,让土桥村民鼓足了致富劲头。
听到王各文要继续扩大中蜂养殖规模的想法后,安平便和其他工作队的同志鼓励道:“只要有脱贫致富的志气,愿意动脑筋、出力气。你只管养,销售的问题我们来解决!”
“驻村帮扶有苦,也有乐!扶贫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好。”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安平作为驻村干部朴素而坚毅的心声。
“有事好商量,有事找干部,
有事找驻村工作队,有事找党支部。”
望着高高竖立在土桥村党群
活动中心大院的这句扶贫宣传语,
安平意味深长的说,
“每天都要做得更好!”
想群众所想
帮群众所需
解群众所难
用真心
扶真贫
真扶贫
陇南一直在努力~
(文图/记者张美乐姚琴)
原标题:《1.4吨土蜂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