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中的南阳之2夸父逐日中的桃林是在

哪家白癜风能治好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典故类别:成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

典故释义: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典故出处: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夸父逐日》也有类似记载,文字略有不同。

典故与南阳:

中国古代有一个神话,说上古时代有位名叫夸父的人,看到当时的天气阴雨连绵,整天都是乌云遮日,一片天昏地暗,到处洪水奔流。人类在黑暗和阴冷中痛苦的生活着。偶尔出现一回太阳,很短时间内,不是被乌云遮住,便是被西山吞没。

夸父决心把太阳拉住,使人间充满光明和温暖。这位英雄决定追上太阳,太阳往哪里走,他就不歇气地追。从东边追到西边,路上口渴极了,就在黄河和渭河里喝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喝光了,还没能解渴,他就打算向西追赶太阳,追到西海再痛痛快快地喝水解渴。可是,他还没能跑到西海。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他用来赶路的手杖,渴得昏迷时丢在半路上,化成了一片树林,被称作“邓林”,也称“桃林”或“南风林”。

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传说中的这片“邓林”在哪里呢?

据《山海经·夸父追日》记载:“夸父……将往西海,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读史方舆纪要》称,“(邓)州,古所称邓林之险。”《史记·礼记集解》云:“邓林,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年《邓县新志》载“林扒镇古称邓林镇”。

史籍记载,“邓林”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邓州市林扒镇。《路史·国名纪四》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今邓州市西南30公里的林扒镇,古称“邓林镇”,另有村名邓岗、邓营,这些村镇的命名,也许都与古邓国有关,皆在今邓州市境。

现今的林扒镇,古时就称为“邓林镇”。这说明《山海经》中的记载,虽多系神话传说,但是还保留很多远古史地文献资料的真实成分。

从地理位置和考古学方面来考察,这则《夸父追日》的记载也有一定的根据。这是因为邓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且雨量适中,正是动植物生长的理想之处。

再加上对几十万年前的地理考察,发现邓州境内有条南北走向的地理线,将邓州分为不同的地理。这条线自今十林镇的宋岗经高集乡的红崖岗,至构林镇的柳风岗。地理线以东的古邓州境内,是大片的沼泽地。

地理线以西和邻近的淅川、内乡、西峡一带,是大片的岗丘山坡,生长着参天大树,形成一片相连的原始大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海中,生长着鹿、大象、野马和恐龙等动物。这些古脊椎动物死亡后,尸体随地形的变异被埋藏于地下,年陈日久形成为化石。除西峡、淅川、内乡等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外,在邓州市都司乡的孟庄、林扒镇的排子河、赵集乡的半坡水库等多处,都出土过大象的牙床化石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石。

这些都证实了这里古时确有原始大森林,也称“邓林”,这是“邓”字最早的出现,也是邓姓出自邓州的原始依据。

相关链接: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xs/14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