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郑州是我国的铁路心脏,素有“全国十字路口“的称号,从郑州东站出发2~7小时之内可以到达国内任何一个有高铁的城市。前段时间郑州暴雨成灾,郑州铁路告急,导致全国的高铁运输受到很大影响,郑太高铁限速,西安北站多趟高铁停运,成都42趟列车停运,武汉到北京方向的高铁全部停运,北京西站71趟始发列车停运。
郑州是米字形高铁枢纽(图片来自网络)
在灾后恢复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反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选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布局对于灾害应对能力的忽视,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铁大跃进狂潮中,各省省会比赛建设米字形高铁枢纽的不正确取向,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高铁网络在灾害和战争情况下的脆弱性。
所谓米字形高铁枢纽,就是八个方向的高铁聚集的枢纽城市,郑州就是个榜样。这样高度集中的布局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万一这个枢纽遭遇天灾人祸,旁边又没有备份,影响到的地区和人口就太多了。郑州这次特大暴雨使得高铁大面积取消,显然就是因为边上没有备份路线可选。要是有,郑州不通就绕过它,何至于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不得不停运几百趟高铁?
绕不开的郑州,对郑州来说,是一种可以自夸的地位重要性,但对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高铁路网来说,却并非优点。水灾只有几天就过去了,高铁可以马上恢复,但如果是在战争时期,高铁被毁,无法马上恢复呢?这时候,有没有临近的备份高铁路线、备份高铁始发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02.
此次郑州水灾,有人提到美国搞气象战争的可能性,另外有人又斥之为荒谬观点,网上掐得不共戴天。晨曦君觉得,看历史,气象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像生物战并非新鲜事。郑州忽然来个千年一遇的雨水,去年武汉来个几百年一遇的病毒,都是我国内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又发生在中美对抗全面升级的时刻,时间地点这么巧,巧得人不由得往美国的阴谋那个方向去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巧合,阴谋论不都是从过多的巧合让人生疑开始的?
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就搞过细菌战。那时候的中国人,大概还不懂得详细采集和保存证据,以至于直到今天,美国仍然否认它做过这样缺德的事。但它没有否认,在越南战争时期,它搞过气象战。半个世纪过去了,美国搞气象战的能级翻了好几番,能够打击到郑州这么大的区域了,并非不可能。
人类的历史记录中,规模最大的气象战发生在《圣经》里,上帝降雨40昼夜,洪水淹没大地天,消灭了所有他不喜欢的人类。这场大洪水,在中国的《山海经》中也有记录。这样尺度和能级的气象战,是神级文明的水平。但谁敢打包票说再过几百或者几千年,人类达不到这种水平?
中国人历来与人为善,容易低估敌人的邪恶程度。我十几年前提醒国人要提防美国这个对手的时候,不但没人赞同我,还被人贴上“冷战思维”的标签。十年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不还是爆发了?如果十几年前国内多几个像我这种想法的人,芯片和操作系统那时候就怀着生死紧迫感动手搞,华为何至于有目前的困境?
作为一个深入了解美国的人,我要再一次提醒大家:不要低估美国的邪恶。更不要在它已将中国列为最大的敌人时,还幻想它与我们和平共处。只要看看它最近派军机送政客到台湾,派军舰进入我国宣布的南海演习区域,就知道它的好战之心在蠢蠢欲动。
对付美国的正确方式,是美国人自己的那套哲学:Wishforthebest,preparefortheworst(希冀最好的情形发生,准备最坏的情形发生)。中美之间,最好的情形是和平共处,互惠互利,最坏的情形就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对抗。
永远都要考虑如果最坏的情形发生怎么办,何止适用于中美关系,其实对我们做任何事都是适用的,工业界和技术领域的人对此并不陌生。计算机网络早已摈弃了早期的集中式布局,而采用分布式布局服务器和路由器;通讯巨头的大数据中心都不止一个,因为要在不同地点备份数据。这背后的考虑,都是一旦一个节点发生最坏的情况不能运营,还有备份节点和路线能补位,网络和系统基本不受影响。
具体到高铁网络,为最坏的情形准备,则高铁枢纽的布置不但要考虑极端天气、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和备份设施,还要考虑战争情况(常规战争、病毒战,气象战等一切可能的形式)下如何降低整个高铁网络瘫痪的风险。
这就意味着,三四条高铁干线集中交汇于一个城市的所谓“米字形高铁枢纽”是一个极不好的策略。这个城市若被自然灾害或战争袭击,几个省甚至半个中国的高铁运输都可能瘫痪。而以几个邻近城市组成枢纽群,将枢纽负载由一城分散到几个城市,才是安全系数更高、更加合理和科学的选择。
.03.
多年前,有人在网络上就长株潭地区的高铁枢纽布局提了一个极好的建议,那就是借助渝厦高铁,连接醴陵东站、株洲西站、湘潭北站(那时的设想是渝厦自湘潭北接入长株潭),使长株潭成为一个由长沙南、株洲西、湘潭北三个十字枢纽组成的六向超级枢纽,三站均可始发,互为备份,交通负载可在长株潭之间自由调度。真是一个天才的设想!
提建议的人,可能没听说过美国人Wishforthebest,preparefortheworst的理论,但是显然他的思路是异曲同工的。我记得,他举了个例子,如果长沙发生水灾,导致长沙南站不能使用,那么沪昆高铁可以走株洲西站的南线,东西大动脉不会中断,而且湘潭北和株洲西可以代替长沙南始发南向、西向、东向的车次。
相比之下,目前长株潭高铁站和线路的布局防灾能力就差远了,一旦长沙遇到郑州水灾这种情况,京广和沪昆两条高铁全都会中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始发车全部都会取消。
孰优孰劣,难道不是一目了然?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是,这么棒的建议,竟然被无视。后来渝厦高铁在北线和南线之间激烈争夺时,南线方案其实就是上述建议的翻版,除了多出来个长沙西站。而在湖南的省级论坛上历次网络投票中都赢得至少80%票数的南线最终落败,更进一步证明了科学和民意,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战胜不了愚蠢和肉食者的霸蛮。
将来渝厦高铁建成后,一旦长沙遇到郑州水灾这种情况,则京广、沪昆、渝厦三条高铁全都会中断,东、西、南、北、西北、东南六个方向的始发车全部都会取消。
对了,长沙还在谋求建设长九高铁,还要将呼南高铁扯弯到长沙。一旦这些线路都实现了,将来万一长沙遇到极端天气或者被敌方攻击而瘫痪,则京广、沪昆、渝厦、长九、呼南五条高铁全都会中断,东、西、南、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八个方向的始发车全部都会取消。
这是多么脆弱的枢纽布局啊!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米字形高铁枢纽布置在一个城市风险太高吗?难道今年的郑州水灾对高铁运输的影响还不能给人以警醒吗?
.04.
难道是我小题大做?或者想多了?非也。不说别的灾害,在湖南这种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水灾就是对长沙威胁最大的天灾,而长沙的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不知是疏忽还是习惯性地对灾害发生的最坏情况严重低估,留下了许多考虑不周的设计,成为灾害稍微大点就让人心中不安的软肋。
年湘江发大水,最高水位涨到离长沙橘子洲头地铁站站口只有一米远,让所有人的心都高悬起来,这万一进水,岂不是整个长沙地铁全都被淹?幸亏后来水退了。在河中间的岛上设个地铁站,啥砖家的馊主意哟!我们的砖家,经常这样不靠谱。渝厦高铁选了走湘赣边界大山里和有煤矿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北线,却不选走地级市主城区、平原和丘陵地带、无地质问题的南线,砖家们不但同意,而且居然论证出北线造价比南线低。
年夏季持续暴雨,京广高铁浏阳河隧道进水,致使京广高铁停运。此事件令铁总看到了隧道在水灾面前的脆弱性,反应极快,马上否决了长沙提的让渝厦高铁从长沙西站以隧道方式过湘江、穿越主城区进长沙南站的荒谬方案。当初建浏阳河隧道,是因为一些肉食者认为高铁穿越建成区,影响市容,噪声扰民(省会的人真是格外娇贵啊!)。据坊间传闻,为此增加的预算,导致京广高铁(时为武广高铁)在岳阳临湘、湘潭中路铺、郴州某地的三个预留站被砍了,三地百姓至今意难平。
.05.
晨曦君不管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