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 后来回到斯坦福大学演讲,我向听众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这些听众都是杰出的学者,是各类科学和天才奖项的得主,有些人已经在这间屋子听了40多年的演讲。我请他们闭上双眼(这样就无法偷看作弊了),然后指出北在哪儿。很多人没有指,因为他们找不着北了;而那些指了的人则是先想了一会儿,然后抬手——哈!指向什么方向的都有。这个测试我在很多地方演讲时都重复过,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在莫斯科、伦敦和北京,结果都差不多,很多杰出人士都找不着北。 一种文化中的5岁小孩可以轻松完成的事,却让另一些文化中的杰出科学家束手无策。这种认知能力的巨大差异,该怎么解释?答案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原因也许就在于语言。 不同的语言可以赋予不同的认知技能,这种说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20世纪3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Sapir)和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nLeeWhorf)就对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虽然他们的假说一开始大受欢迎,却遇到了一个问题:几乎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假说。到了70年代,多数科学家对萨丕尔-沃夫假说已经不抱希望,随着一系列声称语言和思维是普适性的新理论登上舞台,他们的假说也最终被人遗忘。 但是如今终于出现了大量根据研究得来的坚实数据,显示了语言塑造思维的过程。这些证据逆转了人们长期坚持的有关普适性的信条,对知识的起源和现实的构建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认识。这些研究结果对法律、政治和教育都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语言塑造的方位感 我所在实验室和其他很多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揭示,语言如何塑造人类经验中最基本的方面,比如空间感。 以我开头提到的波姆普劳为例。那儿的人说库塔语(KuukThaayorre),与英语或汉语不同,这种语言没有“左”、“右”之类描述相对空间位置的词,而是用东、南、西、北等词来描述绝对的基本方位。当然英语和汉语也会用到基本方位,但只用在较大的空间范围。例如,我们不会说“把吃沙拉的叉放在主餐叉的西南边”。但在库塔语中,无论范围大小都用基本方向来表示。也就是说,他们会说“杯子在盘子的东南面”或者“站在玛丽南面的男孩是我弟弟”。荷兰奈梅亨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forPsycholinguistics)的斯蒂芬·C·莱文森(StephenC.Levinson)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约翰·B·哈维兰(JohnB.Haviland)在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证实,使用有赖于绝对方向的语言的人更擅长掌握自己的位置,哪怕身处陌生环境,无论室内室外。比起那些生活在同样环境但所用语言不同的人,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方向。事实上,他们这种能力之强,已经超出了科学家过去设想的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正是在语言的强化训练下,他们获得了这种认知能力。 不同记忆的根源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描述事件时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他们对到底是谁做了这件事的记忆程度也不一样。例如,说英语的人倾向于用“谁做了什么”来表述事情,就算描述的是意外,也更喜欢类似“约翰打碎了花瓶”这样的及物结构。讲日语或西班牙语的人则相反,他们在描述意外事件时不太提及做事的人。在西班牙,人们也许会说“花瓶碎了”,或者“花瓶自己碎了”。 最新的研究发现,语言差别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理解,造成目击记忆(eyewitnessmemory)的差异。让受试者观看视频并复述内容的实验发现,尤其在描述非主观故意造成的事件时,相比说英语的人,讲西班牙语和日语的人较少使用主动句式,相应的,他们对究竟是谁做了这件事也没有讲英语的人记得牢。 语言会影响我们能记住什么,自然就会影响人们学习新事物时的难易程度。比如,有些语言中表示数字的词可以很清楚地显示基本的十进制结构,比如汉语里的11和13记起来就不像英语那样费力,小孩在学习这类语言时就能比较快地理解认识十进制。而根据数字音节的多少,背电话号码或进行心算也会有难易之分。语言甚至还能影响孩子对自己性别的理解。美国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亚历山大·吉奥拉(AlexanderGuiora)曾比较了三组分别以希伯来语、英语、芬兰语为母语的孩子。希伯来语对性别有多种指代方式(就连“你”字也根据性别有不同的形式),而芬兰语中没有对性别的指示,英语则介于两者之间。结果,成长于希伯来语环境中的孩子对自己性别的理解,要比讲芬兰语的孩子早一年,讲英语的孩子则恰在两者中间。 认识世界的“工具箱” 有关语言不同而导致认知差异的研究发现还有很多,前面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我们怎么知道,到底是语言差异造成了思维不同,还是思维不同导致了语言差异?事实证明,答案是两方面都有:我们思考的方式影响了所说的语言,但语言又会反作用于思维。过去10年里,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表明,语言的确是塑造认知的原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如果改变人们说话的方式,他们思考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例如,人们在学到了描述色彩的新词汇后,分辨色彩的能力也发生了变化。而教会别人一种表达时间的新方式,也会同时赋予他们一种新的思考时间的方式。 弄清这个问题的另一种策略是,调查那些熟练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研究结果显示,当下使用的语种会改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年发表的研究证明,哪怕是喜欢谁不喜欢谁这类基本问题,回答也和提问时使用的语种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在双语使用者中,无意识的偏见会根据测试时用的语言而发生很大转变。例如同时熟练使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试验参与者,在用希伯来语测试时,他们表现出的对犹太人的肯定态度,要比用阿拉伯语测试时强。 人类智力的标志性特征是它的适应性,也就是创造和重新整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目标和环境的能力。这种灵活多变的一个结果就是,全世界涌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认知“工具箱”,囊括了一种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得到的知识与世界观。每种语言都包含一种在世界里如何感知、归类和实现意义的方法,这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一代代发展改良而成的无价指南。研究语言塑造人类思维的方式,有助于科学家揭示人类如何创建知识体系、构造真实世界,以及我们如何变得像今天这样智慧和成熟。反过来,这种认识又会帮助我们理解最本质的问题,即人何以为人。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老师、研友可自行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推荐阅读: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前沿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版研究概况(来源:北大图书馆网站)《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年版)文科引文统计源期刊列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模板及常见问题解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胡壮麟等序,陈建华等译)讲座专栏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孙国强、毛浩然教授主讲)会讯
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通知(第一号)科研助力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震撼人心的校训如何翻译成英语?焦点
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观点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极简双语!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梳理来啦!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北外教授张连仲:“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更应加强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双语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课地位,专家、网友都吵翻了文秋芳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不懂英语,造就了13亿人的信息孤岛全国政协委员张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成为一级学科或特色交叉学科会讯
第二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会议通知王克非: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号)新书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科研必备|让每一位文科生都能轻松上手的Python基础课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陈众议委员:乐见小语种教育进入中小学母语和外语教育并不构成矛盾重磅
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和撤销的语言类本科专业名单汇总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二号通知)会讯
第六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1号通知)第八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文体学研讨会一号通知会讯
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盘点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第三届“文化话语研究”高级研修班(免学费)科研贴士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Proposal)?《你好,李焕英》英文名为何用这个?推荐
图解高校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标准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乔姆斯基
Minimalism:wherewearenow,andwherewearegoing乔姆斯基
TheMinimalistProgramin李宇明:语言与人类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张辉张艳敏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沈家煊:悼念吉尔·富高涅先生(GillesFauconnier)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刘英凯:华夏文化自我中心观及外来语的汉译盘点
各学科C刊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沈骑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人人字幕组事件为何引起网友集体哀恸?参考《我不是药神》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包广将
国际关系文化学派:演化、争鸣及特性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教育部语信司
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聚焦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画像!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译词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陈平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吴应辉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新模式
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荐书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新书
顾曰国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报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交流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推荐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现状与前瞻(-)专访
乔姆斯基:知识分子沉默不语是一种罪恶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学者聚焦
潘文国:徜徉在中外古今之间学者聚焦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重磅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重磅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新书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商务印书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干货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重磅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圣杯就在眼前:“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的批判与期望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语言学微课堂陈平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徐锦芬曹忠凯: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韩晔高雪松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报告全文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王学典:何谓“新文科”?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年版)干货
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李宇明郭熙周洪波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讲座视频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张伟年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大汇总
第1-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书讯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精选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分析热点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年第5期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荐书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合辑
双语版《美丽中国》(AmazingChina):1-58集(全)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梁茂成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荐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视频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戴炜栋胡壮麟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大师课程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视频
TEDEd:语言进化编年史李建波李霄垅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荐书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TOP10“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TOP10高雪松:"人文vs.工具"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视频
MetaphorsWeLiveBy内容导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