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旅游网络中的赣东困局
细点江西的驰名旅游景区,有庐山、婆源、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瑞金等等,皆分布于赣北、赣东北、赣西和赣南,赣东则是空白。赣东自古以来物产丰盛、人文荟萃、典故复叠,但迄今没有一个具较高知名度且能吸引大量游客的旅游胜地。这既与其厚实的历史遗存不符,亦反映赣东旅游久处困局、有待突破。
通观全盘,赣中也是全省旅游的“洼地”。目前江西各大旅游景点多半集中于京九沿线,总体上表现为“一轴一线两点”的网络结构:“一轴”,庐山—南昌—赣州;“一线”,景德镇—婆源—三清山—龙虎山;“两点”,井冈山、瑞金。可供游客“多日游”的主要在赣东北环线。位于赣中偏北的省会城市南昌,虽有滕王阁、八大山人、八一起义遗址群、小平小道、厚田沙漠、天香园、鄱阳湖景观等旅游资源,但来客多以“过境游”、“一日游’为主。
将赣东和赣中作一关联思考,欲增大赣中“过夜游”、“多日游”比重,除了加强赣中本地的旅游网线建设、打造更多的优秀景点以外,还应重点考虑弥补赣东的旅游胜地空白,优化全省旅游网络架构。赣东一旦出现新的旅游胜地,凭藉已有的高速公路条件,便能很快与赣中旅游有机融汇,从而产生“南昌—赣东—乐安流坑”这样的新游线,南昌就将因其优越的住宿和购物条件,从中获得更多的“过夜游”、“多日游”份额。直观地说,正面强攻不顺,侧翼攻击便成上策。
而从省际战略层面看,赣东若能出现一个旅游胜地,江西的整个旅游网络方才与闽西旅游达到实质性对接,从江西游线进入闽西的游客总量会有所增加,从福建游线进入江西的游客总量也会增加。福建游线属于沿海地区一个很大的旅游网络,江西旅游网络与之对接后所能获得的系统增量,势必大大超过省内局部调整所能获得的增量。
因此,激活丰富的赣东旅游资源,在那里打造一个新的旅游胜地,乃具填补赣东旅游胜地空白、对接闽台旅游并促进赣东和赣中旅游业偕同走出低谷的多重意义。
那么,赣东有没有可用于营造新的旅游胜地的战略资源呢?有,它处于边陲之地黎川。
二、赣东边陲的黎川旅游资源
黎川始于宋绍兴八年(公元年)建县,建镇史还可溯至多年前。该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上报历史文化遗址处,还拥有清新如洗的生态旅游环境。
1.日渐稀罕的古镇老街
年前,黎川老街只是古县城南门外河畔上一条便道。太平天国年间城内大街烧毁,商贾纷纷将店面迁至便道两侧,使之在赣闽商贸中繁荣起来。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畏惧黎川的崇山峻岭而不敢进犯,上海、武汉、南昌等地的难民和商人陆续涌入,老街更加热闹。年民国县政府下令修葺老街,遂成现今S形主街及其30余条小巷的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老街保持原状,文革中少有破坏。本世纪初正要被拆旧建新,一位前来考察的古建筑专家提出反对意见,当地党政领导于是决定另辟新城区,并对老街这片旧城区实行整体保护。
老街的精华之处:一是约两公里长的S走形主街,两侧通连木质吊脚骑楼式店面,延绵有致、造型壮观;二是分布于大街小巷两旁的数百幢明清馆庙祠堂,其中80余幢还是两层以上三进、四进厅堂复合式祠堂。这些年来,相继寻来的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赞叹不已:全省罕见,实属难得!
老街实际上是旧县城的河畔部分。主街两侧伸出许多小巷,整体上犹如一片伸展开来的芭蕉叶。北侧十余条小巷与建国后拓出的人民路相连,人民路对面仍留抗战时期两片难民房。南侧十余条古巷通向黎滩河边,旧时沿河密布二十多个码头。主街东端经另一步行街前行几分钟,可达一座占地数亩的宋代孔庙。主街西端朝南留一路口,前面即是廊房式新丰桥的青砖拱门桥头,桥:对岸又火古老弯曲的篁竹街,数百余米街面尽头还有一座石质的廊房式横港桥。
黎川老街浓缩了宋元以来赣闽边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展现了江南小农及手工业经济的商业化演进形式,尘封了无数故事和记忆。踏足老街的名士英杰从李靓、朱熹、王安石到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等数以千计,真可谓:古国千年,黎川一日!现今,明朝理学家邓元锡的出生处“南山楼”默默静立,清朝三代进士黄文豹家族的“世进士第”岁易桃符,民初小说家张恨水幼年家居木楼窗下潺潺河水仍然流淌,众多红军将领驻扎的篁竹街厅堂门外过客依旧如云。千百年来,儒学文化、客家文化、赣商文化、民国文化和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演绎,院士、美术家、歌唱家、经济学家一个个从这里走出……
无奈时光荏苒,昔日米主街已有近千米并入别的现代街道,原先的麻石条和鹅卵石路面被一层水泥覆盖,一些钢筋混凝土楼房在巷子里冒将出来,一座多年的邓氏家庙只留下一块空坪,古城墙和旧码头也因长期失修几近消失。这是一座岁月侵蚀中的古镇。
2.珍贵的乡村历史遗址
(1)宗教文化遗址:黎川湖坊乡妙法村的妙法寺乃是赣东名刹,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年),廷有福建分支,曾两次焚毁。清康熙八年(年)再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方文楼、观音阁、鼓楼等建筑。文革期间遭砸关闭,年重新开放,系国内现存四大妙法寺中最古老的一座(另三座处于香港、汕头、包头三地),弟子遍布华夏、南洋、日本。崇祯七年起,寺后用天然石块建成塔林,共有明代以来佛塔30余座。塔林左侧立一三色巨石山峰,香客和远近朝拜者纷至杳来,拾级而上。这座佛寺又名禄山寺,与社苹乡福山村的双林寺、询口镇下寨村的寿昌寺、日峰山南麓的禧山寺共称为该县福禄寿禧四大寺庙。另处还有幽栖禅寺、念佛林、长生观等,悠久岁月积淀的宗教文化氛围相当厚重。
(2)明清建筑遗址:在密集于古镇老街的明清屋祠、孔庙和两座廊桥之外,黎川还有不少古代建筑,尤以县城东北40公里的华山“洲湖船屋”建筑群值得圈点。黎川船屋是赣东、赣南现存几处完整船形民居中最大的一所,占地10亩,又称客家“一百零八间屋”。它由曾为明代节度使的清代黄姓商人仿黎川锤贤“监司第”建造,南北坐向,宽80米,长88米,三进一廊的正厅宽敞明亮,门窗钩花烫金,梁椽浮燕雕兽。前厅正中悬挂一块清光绪“文元”旧匾,下方神龛上的木雕栩栩如生,左右厢廊与另几片同样的三进一廊结构相通,共有30多个大小天井,横厅、书房、杂房、工房、厨房、膳房布局得当,房内方砖铺地,采光通风适宜,设计奇巧。船屋旁边还有黄东溪公祠和“革命厅”两幢古屋,皆为外辟庭院的二进厅堂带两翼厢房结构;前者上厅设有神堂,北墙雕二龙争鼎图,中厅两侧上留下两扇罕见的圆型舵窗,享有洪门圣地称谓;后者院宽12米、长30米、墙高4.5米,留红军标语,因年肖劲光、毛泽民等人住过得其名。
(3)红色革命遗址:作为全国34个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黎川曾是闽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现有重要机构旧址6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处。老街的河对面篁竹街畅园潘家大厅就是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建筑面积.05m2,红军标语仍较清晰;不远处的李树坪还有个m2的红七军团成立旧址。位于湖坊乡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建筑面积.8m2,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距60米远处便是当年的闽赣省军区、阅兵台及阅兵广场。德胜关井水也有个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面积.82m2。第五次反“围剿”在洵口镇一带激战,设于黎明村华盖峰的彭德怀指挥所也有.95m2,厚村岳口尧家岭留一半身碉堡,潭溪乡团村战斗工事完好地延亘山头。
3.清新灵秀的生态旅游资源
赣东边陲峰峦叠嶂,不乏天工之巧、地造之妙。例如在前述“洲湖船屋”墙边有条伸向赣阈边界的古代驿道即经一片4万多亩的原始森林,林中怪石迭出,云遮雾绕,清泉甘甜,流瀑飞溅,闻有红豆杉、五眼子树、九重皮树、观音竹等珍稀植物,时见黑熊、金丝猴、羚羊、山雉等野生动物出没。外来投资商于此修建“丰藻漂流”,全长4公里,落差米,抵达一个单井日出水量达吨、终年恒温48.5~52℃的天然温泉处。这般大自然赐物,黎川乡间不胜枚举。
稍远些,围绕黎川伞形铺开的还有南丰桔园、南城麻姑山、临川金山寺、乐安流坑、金溪白马寺、资溪大觉山峡谷漂流……
三、黎川旅游资源的前景价值
黎川的诸多旅游资源中,古镇老街殊具价值,关键在于它的客容量规模可观。这对于营造一个新的旅游胜地来说,乃是不可多得的亮点景区或核心景点所在。若能完善其商贸、民俗、考古、度假等功能,譬如将其主街建成赣东边陲土特产平价交易、手工副业操作展览、传统农家菜肴品尝场所,日纳万余游客轻而易举。
值得一提的是,黎川老街的街面房屋大多属于公产,这对于日后的房屋维修、使用和用途更改,以及街市的安全、卫生和经营管理来说,也因减少了产权纠纷而是个有利于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
在交通、地理、住宿等方面,黎川老街已具备作为一个旅游胜地的核心景点之充足条件:
交通路线——福银高速(G70)通过黎川县城,沿此线西行,不远处便与另一条高速公路(G35)交汇,从闽中、赣中两个方向驶往黎川老街只需一两小时,从赣南、赣北到老街也只需半天,老街与附近乡村、相邻县区以至省城南昌等地众多旅游景点的距离均可谓远近相宜。
地理位置——黎川扼赣闽交界要冲,自古以来古镇老街即是两省通商重镇,亦属客家人南迁地,还是国民党抗战时期重要据点及其后来退台中转站。客家人现为台湾第二大族群,许多国民党军政人员也有不少回忆黎川的文字。一个以古镇老街为核心景点的黎川旅游胜地,定将得到台海两岸的青睐。
住宿设施——老街紧靠新城区,那里已较为繁华,客栈、饭店、宾馆和酒店逾百家。以后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把老街这边一些散在的近现代楼房改造成怀旧型或仿古型小客店、小酒家,足以化解大量来客的夜宿问题。
延展空间——当地已有的景点群阵容庞大,外地游客观赏老街之后,还有进一步赏游附近乡间历史遗址或自然景区的诸多题材,路程不长,景点级别高,游览性价比也高;稍远点可赴相邻市县景点,极有利于赣东旅游与赣中旅游有机融汇并形成局部环线。
可以说,欲在赣东边陲营造一个黎川旅游胜地,点睛之笔不可不落在古镇老街。
也许有人置疑:黎川老街真有那么可贵?我们不妨以英格兰中西部旅游胜地切斯特(Chester)为例。在其年前的红色砂岩城墙上走一圈仅约米,即主要游区不足1平方公里,这道城墙加上罗马时期二楼手扶栏杆阳台通道式商业街、都铎风格白墙黑木民房及维多利亚风格教堂,就是这座旅游小城的旅游题材。相比起来,黎川老街除了没留下古城墙及河边码头,其米中西合璧吊脚楼商业街、彼此勾连的30余条古巷、数百幢明清屋祠馆庙,还有两座古朴廊桥和一座宋代孔庙,历史文化内涵并不逊色,且黎川老街的古旧商业街要比切斯特更显规模气势。
或许有人还会说,黎川老街不如切斯特古建筑年代久远。但须知,任何历史遗址的文化旅游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稀缺性,年代久远只是稀缺性的成因之一。切斯特古建筑主要由石材构造,黎川老街尽为砖木结构。现今全球千年以上木质建筑屈指可数,故随着时日迁移,黎川老街愈将弥足珍贵。上世纪80年代,南非kawazulu省的产煤小镇乌德勒支(utrecht)煤矿枯竭,于是通过国家发展银行组织的南非财政部LED项目(地方发展项目)开发旅游,成为小镇旅游开发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它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如年祖鲁战争、1年布尔战争的相关故事和事件遗址,当时均不到百年。黎川老街的存在时间远超南非乌德勒支小镇,其最早的人文活动年代甚或先于英格兰切斯特小城,即便定格为清末民初江南小镇,它也是江西仅存,若论它所承载的儒学文化、客家文化、赣商文化、民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积淀,亦可谓全国唯一。
事实上,这些年来赴黎川考察的历史学家、古建筑学家、文化学家和博物学家均持同样观点。也正是由于他们的高度评价,才促成了黎川人对古镇赣东旅游当从黎川突破困局老街的重视和整体保留。
总而吉之,以古镇老街为中心营建黎川旅游胜地,条件正趋完善,时机现已成熟。黎川旅游火了,遂可盘活赣东和赣中。
四、激活黎川题材亟待联合创新
目前,黎川人也在以古镇老街为中心着手打造当地文化旅游硬件设施,只是面临资金和技术两大高坎。如当地政府已开始修葺老街西段米街面,但筹措这笔经费就花了几年工夫。综合既往各种方案,这座小镇不止需要修缮大批古屋和店面,还需开展排水排污、通讯送电、街景装潢,以及增添休闲娱乐设施、恢复旧城墙旧码头等工程,恐怕10年内也没足够财力做完。
能否采用目前流行的经营权抵扣投资款做法呢?按照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是第一原则。经营权抵扣投资款在本质上则是彻底产业化,必然导致追求最大利润,或许可用于仿古型或创新型城镇建设,用于黎川老街便行不通。那里的大批古建筑一旦毁损就不可恢复,对其修缮必须严格尊重遗址原貌,未来经营管理也需服从“保护第一”的相关制度约束,故外地老板多年来走马灯似的前来考察,最后都嫌“要求太严”、“很难赚钱”或“赚钱周期太长”而无一投资。
对当地政府来说,利用历史遗址资源开发高档次、高标准的文化旅游,也是一个调整经济结构、探求发展模式的新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短期内难以一减而就。本世纪以来,黎川依靠日用陶瓷、品牌鞋厂和新城区建设三辆马车拉动,经济发展较快,但同时存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弊端,要立即转过弯去搞文化旅游,确实是个难度不小的系统工程,至少在历史遗址保护、市貌市容管理、安全卫生监督、市场经营制度等方面,就有个怎样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难题。客观上,欲拥有一批优秀的文化遗址修葺监理人员,就一县而言不太现实。
但黎川老街不啻是一隅之财富,亦为江西之财富,不仅值得当地政府维护利用,更值得加大省市级支持力度、采取联合管理开发模式,以尽快实现其整体的保护性修复。
在省市县三级联合的模式下,资金投入应该不成太大问题。既可由省市财政给予补助经费,也可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和中央银行政策性优惠贷款,若近期中央出台特定的LED项目(例如中央苏区振兴计划地方发展项目),还可申请纳入,力争一揽子解决黎川营造文化旅游胜地之全部资金缺口的困扰。
管理方式上则有待探索,需要政策创新。笔者建议实施项目分类、分级招标和配设文物保护监理等综合管理办法,将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科学地统一起来。亦即先汇集省内外专家作出最佳的历史遗址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方案,再将全部工程划分为纯保护性、部分保护性和单一开发性等三类子项目,面向社会实行分级招标。省市级财政主要对前两类子项目提供全额或差额经费支持,后一类子项目可由县政府采用经营权抵扣投资款方式解决资金缺口。省市县三级的文物保护部门组成联合监督方,派出“文物保护监理”,对前两类子项目实行自始至终的遗址现场监理,确保历史文化遗址修旧如旧、不受损坏。这种历史文化遗址修缮管理操作可称作适度产业化模式,其中由省市县联合监督方派出“文物保护监理”的办法,在全国也算得上先行。
遥想若干年后,天下游客接踵而来,面对赣东边陲诸多历史文化遗址,万般感慨袭上心头……此情此景,怎能不是当代江西旅游网线建设的果实之一!
无论如何,赣东边陲该有个旅游胜地了。赣东一活,赣中有戏;赣中来戏,赣鄱大地东南西北的景区串连一体,全省一盘棋的旅游事业新格局欣然可期。
(作者:江西省社科院当代江西研究所副所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