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文学作品分享会在西和二中成功举办

广告

正文

作家进校园—黄英文学作品分享会在西和二中成功举办

来源:千叶文学社黄英文学作品分享会成功举行

更喜群英承典粹,赋得新词耀仇池。6月23日,由陇南市文联、陇南市诗歌学会、西和县文联主办的黄英文学作品品读分享会在西和县第二中学成功举行。

陇南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文联主席张红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毛树林,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国荣,陇南市市诗歌学会会长包苞,西和二中校长任军,以及来自礼县、康县、西和文化界知名作家、诗人、西和二中文学爱好师生参加分享会。

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国荣致欢迎辞,陇南市文联主席张红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毛树林分别讲话,陇南市诗歌学会副会长陇上犁宣读贺信,会议由西和二中副校长胡家全主持。

马国荣指出:希望我县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能够以黄老先生为榜样,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也希望我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用人才。

陇南市文联主席张红霞强调:举办作家进校园活动,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必将促进本土文学创作,推动校园文化多元建设。通过回顾、整理、总结、归纳、研读黄英先生的文学成果,分析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轨迹,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理清文化家底,挖掘文化资源,指导当下创作,催生文化精品,繁荣本土文化。

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毛树林讲到:黄英先生在陇南文学文艺界、甘肃文学文艺界以及周边西汉水流域这个大区域,都是一座文学高峰,就是高原上的一座文学高峰,他在小说、童话、儿童文学、诗歌、诗词、评论,甚至地域文化研究方面作出的综合性的成就,无人能比。在陇南这个范围内,他的成就是全面的、综合的。他(黄英)的《九眼泉》在民间文学整理上,取得的影响无人超越,他的《邓宝珊传奇》是对一个有历史性贡献的人物的传记作品,我们陇南还没有那一个作家,能再写出第二部这样的作品;黄老师的自由诗歌,是被大家忽视的一个方面,其沧桑、厚重具有很强的哲理;他的古体诗词清新、优雅、浓浓的古韵和现代的生活紧密的融合。所以说,我跟红霞来参加这个会,我们是带着崇敬带着热爱来的,我们是以学生的心态来参加这次会议的。

年|夏

西和二中师生郭美艳、张婷婷、张芳军、强小康、朱娜娜、曹金鹅、礼县实验小学校长郑映芳分别带来《补丁》《桥》《红柳赞》《六十自述》《槐树庄》《别说一无所有》《忧满黄河》的朗诵。学生们还带来了《童谣与游戏》的表演,大家以作家黄英作品为范本,声情并茂地再现了黄英作品,让大家再次走进了作品之中,感悟到了作品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思想魅力。

分享会还进行了研讨发言。大家紧紧围绕作家黄英创作路程及其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进行客观评价,认为黄英作品地域特点明显,作者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反映人性的真和美,是我市不可多得的高产作家之一。

黄英先生致答谢词,对各位领导和文友前来参加作品品读分享会表示感谢,并围绕自己创作历程向大家指出了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心得,对青年文学作者们提出了创作的建议与期望。

胡家全总结说:黄老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可以说是一个杂家。既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剧本,又有大部头的儿童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共创作文学作品余万字,出版及主编图书13部,成果颇丰。所以黄老先生是我们身边的宝贵财富,及时的分享先生的文学经验,梳理总结先生的文学成果,让我校师生走进黄老的文学世界,通过研读黄老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美好与魅力,进一步提升教书育人的环境与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分享会热情高涨,取得良好效果。

读者的心声

黄老的作品洋溢着这样的道德观的迷人气氛。他的小说也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并未达到振聋发聩、令人心情激荡的程度,但却会使人在心灵深处持久地颤动。《陇上桑》是写谭嗣同的父亲谭继询在天水陇南一带禁烟种桑的故事。这种贤臣治世的故事闪烁着儒家思想熏染下文人的精神品质的光辉。——冯志强读《九眼泉》随感

黄老先生是一个对文学有着虔虔诚信仰的人,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是我所缺少的。黄老先生出生于一个精神与物质都很匮乏的时代。然而,从学生时代到现在的耄耋之年,老先生一直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古老民族文化的汁液,笔耕不辍。一直用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思想不断书写着对文学的信仰和对璀璨文化的眷恋。——张芳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黄老将他的诗歌形式概括为“新古体诗”,实际上也是提出了一种古诗词创作的方向和范式。这种诗体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古今兼容、择韵较宽。他的诗集按照五言短诗、五言长歌、七言短诗、七言长歌分类,这种分类能突破律诗、绝句的桎梏,从而创造出一种继古纳新、新旧兼容的诗体,它能够适应现代汉语实际,既具民族性,又具现代性,当然这种“新古体诗”尚待不断探索、改进,逐步走向完善,而黄老的创作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强小康《我手写我口古岂为拘牵》

怀着崇敬之心拜读了黄老先生的《九眼泉》这篇作品,受益匪浅,将乡土文学的精华体现得淋漓尽致,品尝其中的韵味,着实入木三分,出神入化,让人心生敬仰之情。“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文章折射出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画面,传递了一种勇敢执着、扬善惩恶的正能量,使人如沐春风。——读黄英先生的《九眼泉》有感

接地气的人物形象的写作原则——写真实的人。书中人物描写采用多种手法,如语言、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语言描写,尤其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往往三言两语,人物便跃然纸上。——吕荣国浅谈《邓宝珊将军传奇》的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

《九眼泉》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读物,是作者奉献给小读者的好的精神食粮。作品之所以深受小读者喜爱,离不开作者永葆的童心和浓浓的爱心。正是因为始终怀揣一颗童心和爱心,作者在心理上才能跟孩子们拉近距离,想孩子之所想,喜孩子之所喜,乐孩子之所乐,才能创作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作品。——王秀儿《善良正直勇于担当》

《灯窗》是部散论集,黄老谦逊,自述其所录作品无高论又时过境迁,但览卷细阅文本,慢慢的就会被一种渗入文字的感情感动。这部作品有上下两辑,第一辑是这位老一辈作家对生我养我的这块热土的细心地抚摸与呵护,我无法见证他的脚步,到底翻越了这片热土的多少座山,趟过了这片热土多少条水?但我相信他内心一定会对这片热土进行了千百次的回顾和守望。——麻爱芳《以生命感知乡土的韵律》

一直很喜欢读黄先生的作品。先生是陇原本土德艺双馨的老艺人、老诗人、老作家。读黄先生的作品,就像跟着一位智者走进文学的迷宫,你从来不用担心找不到出路,也根本用不着害怕会错过所有有趣的东西。你只需要牵着他的衣角向前,在迷宫的深处,他自会给你呈现出心灵的盛宴。——张双龙《质朴做人,严谨为文》

贺函

陇南市文联、陇南市诗歌学会、西和县文联:

欣闻我省知名作家黄英先生的文学作品分享会即将举办,我们谨代表甘肃省广大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及文学工作者对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陇南市文学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陇南市的广大文学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近年来,陇南作家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本土文化,脚踏实地,埋头创作,以务实的作风践行着“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笔下有乾坤”的责任和担当,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人才,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省文学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文学事业的繁荣兴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英先生在从政之余,长期坚持文学创作和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诗歌、诗词、剧本、儿童文学、童话故事、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评论等方面均有广泛涉猎,曾获甘肃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我们深信,本次文学作品分享会的召开,必将鼓舞陇南市广大文学工作者振奋精神、积极向上,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甘肃省作家协会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贺信

尊敬的黄英先生及陇南市诗歌学会:

欣闻黄英先生文学作品分享会即将举办,我谨代表天水市诗歌学会对黄英先生致以热忱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黄英先生作为陇东南地区当代文学的开拓者,用他扎实的创作和厚实的作品,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写作者。陇东南文学如今繁盛之局面,我们不能忘记如黄英一样的老前辈们的垂范之功。陇南市诗歌学会举办这样的活动,值得我会学习,让一生写作不辍的老作家的作品走进更年轻一代的视野,从而激荡起他们内心的向美情怀,是对像黄英这样的老一代作家最大的敬意!

天水市诗歌学会

.6.23

编辑:冯丹丹审核:杜宗皞监制:张继帅投稿或广告投放,请联系电话或

广告投放信息发布宣传片拍摄

网络直播活动策划微电影拍摄

(以上业务联系请扫描右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wh/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