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湖畔喜迎巧西和县晚霞湖畔,身着彩衣的乞巧姑娘排着长队,唱着乞巧歌,现场热闹非凡。陇南日报记者尚敏贤王乐通讯员梁云霞摄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下午,西和县姜席镇赵河村的乞巧姑娘们或细心梳妆,或轻抚巧芽,怀着虔诚又雀跃的心情准备着迎巧。“姑娘们,出发去迎‘巧娘娘’了。”姜席镇赵河村爱嘉幼儿园园长柴琪是村里这届乞巧点的“巧头儿”,也是坐巧人家,大概晚上七点左右,随着太阳渐渐落下,柴琪带领着姑娘们出发去迎接“巧娘娘”。“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一炷香,两炷香,我把巧娘娘接进庄;一根线,两根线,我把巧娘娘迎进院……”乞巧姑娘们悠长的歌声在晚霞湖畔回响。她们着盛装、戴红绳、捧香烛,挑着“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盘,在年长女性和“巧头儿”带领下,来到晚霞湖畔“巧娘娘”塑像旁举行迎巧仪式,姑娘们步伐轻盈,姿态虔诚,祈盼着巧娘娘踏着红手袢下凡来,赐予聪慧和灵巧以及幸福美满的生活。一路唱着迎巧歌将“巧娘娘”迎回坐巧人家的院子时,院里院外已经挤满了人,姑娘们的歌声由远而近,人们自觉让开一条通道。早在上房等待的坐巧人家,双手接过姑娘们请来的“巧娘娘”,在歌声中将“巧娘娘”迎放到正堂中央,再摆放上事先准备好的造型精美的面馃和水果。这时,姑娘们开始载歌载舞,逐一祭拜“巧娘娘”。“你看正在跳舞的这个小姑娘,她是杨湾村的,今年她们村没有乞巧点,专门来我们村参加了。”柴琪指着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介绍道,“今年是她第二次参加,她的父母也很支持。”记者了解到,“迎巧”是整个乞巧活动中的第二个仪式,一般选择在每个乡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河边、湖畔等地,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六月最后一天晚上太阳落山以后,这时参加乞巧的姑娘们便自觉排成队,拿着三炷香,进行祈祷活动,唱着迎巧歌的同时把“巧娘娘”搬回去供奉。“西和的乞巧文化保护得真好。”西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马帅奇一行跟着乞巧队伍一起参加完迎巧系列活动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来之前他们专门了解了西和的乞巧文化,通过这次近距离的接触,发现这与书本上的描述还是有所不同,这种原生态的乞巧文化很生动,更有活力。“我们现在更期待接下来的祭巧、娱巧、拜巧、卜巧和送巧等仪式了。”马帅奇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越来越深,迎巧活动也随之结束,但对于一年一度的乞巧节来说这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wh/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