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西和孙鹏山海何人更作经四

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80377736018301&wfr=spider&for=pc
《决战西和》——一个贫困县的脱贫之路立足西和,放眼陇南,远眺甘肃,一条隐秘的河流从大地深处涌现,泛着粼粼的清波,闪耀着人文璀璨的光芒,汩汩流进我的心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脚下这片土地变得奇幻而瑰丽,真正在我眼前“活”了起来。循着八千年文明脉络的走向,我走进西和,走进古老与现代交织的陇原,谛听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浑厚而清亮的回声,不禁陶然欲醉。——题记作者简介

孙鹏,男,山东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星星》《散文诗》《山东文学》《青岛文学》,方寸之间自得其乐。

第二章山海何人更作经(四)仁者爱人寂静的庭院,西式的铁艺栅栏缀满粉红的蔷薇,绿色的藤萝沿墙攀升,绿茵茵占据一大片领地,一只壁虎紧贴墙壁,昂起头一动不动,如同泥塑一般,时光仿佛凝固。小院静悄悄的,阳光透过树叶,斑斑点点洒下来,高大的法国梧桐探出矮墙,淡紫的花朵清香可闻。年0月,临时返回市北期间,在青岛市53中学小学部,我釆访了边玉姣老师,请她讲讲支教的一些经历。边玉姣,这是一个特别女性化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南的女子,所谓“姣花照水、弱柳扶风”是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她娇小玲珑,恬静优雅,举手投足间,职业特征分外明显。她是青岛市53中学小学部教师,年9月主动要求到陇南市西和县支教,被分在县城关九年制学校,任小学二年级四班语文老师,执教为期一年。第一天上课,边玉姣发现学生发音受方言影响非常厉害,有些韵母、声母的发音都是混淆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往后的课没法上。边玉姣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强化普通话练习,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严禁用方言土语。唯有源头活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她想到了青岛的同行——曾任市北区语文教研员的韩奇伟老师。作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韩老师给了她很多可行性建议。边玉姣结合自己的实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两个月过去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稳步提高。儿童这个年龄段可塑性强,稍稍加以引导,纠正过来就纠正过来了,一旦错过了这个“黄金期”,那可就难上加难了。西和城关九年制学校的前身为汉源镇南关小学,始称“漾源书院”,系县域唯一百年老校,文脉源远流长。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一座孔庙大成殿,位于学校正中位置,稳稳蹲伏在那里,像一头威严的雄狮,凛然不可侵犯;秦砖汉瓦的结构飞檐翘角,典雅之中不乏灵动,厚重的主题却以轻盈的意象来表现,可谓出其不意;两边镂刻砖雕,右边是“德配天地”,左边为“道贯古今”,这道德文章,说的是至圣先师孔子;门前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门口两侧各悬挂一副木制楹联,开头文字漫濾几不可辨,系20世纪80年代从附近的建筑工地挖掘出来的,进行了部分修复,能保存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总务主任崔文周细心地为我准备了一幅书法作品,很是暖心。“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的汉白玉石像立于大殿之前,居于正中位置,峨冠博带,文质彬彬,两手放于胸前,目光直视前方,以“礼”的谦恭姿态迎送南来北往的人们,送别人世间的悠悠岁月。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孔庙四周环绕着一排排的杏树,年3月底我釆访的时候,是花期正盛的时节,粉色的和白色的花瓣竞相吐露芬芳,似一片片朝霞,又如一朵朵白云。想必两千多年前,杏林之下,书声琅琅;杏坛之上,先生弦歌鼓琴。外在景观与内里灵魂合二为一,我不由钦佩学校的匠心独运,看来传统文化已然沉浸于骨子里了。学校建有四大楼:弘儒楼、礼齐楼、博雅楼、明远楼。弘儒楼和博雅楼一北一南,处于一条直线上,礼齐楼位于两者中间的东侧,明远楼与之左右对称。只听这名字,只看这布局,一股浓郁的国风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美学观念的对话,建筑作为艺术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传统文化岂止走进了校园,简直就是校园的化身!古香古色的建筑如跳动的琴键,素手纤纤,轻轻一抚,叮叮咚咚的音符如天女散花,悠悠然飘飘而下。年2月6日早晨6:36,边玉姣正在做早饭,听到信息提示的声音,她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一个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边老师你好,我是任伸的妈妈,任伸这两天的作业一字没写,麻烦你给下(吓唬)着打给(一下)哈,我叫他做作业他说反正作业不做完老师有(又)不打,今天你给好好教育给(一下)哈,让他长点记心(性),你们老师说的话他听来。”看到这段话,边玉姣脑子有点懵,费了好大劲,反复读了好几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总算弄懂了怎么回事,回复家长说她尽快找学生谈谈,让她不要着急。很快,边玉姣意识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看似平常的背后,暴露出的却是深层次的隐忧:首先可以看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无助与无奈,以及方式与方法的缺失,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只会推给老师,或是以暴力方式解决;其次是学生学习上太被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于依赖别人的督促,完全没有自主性,这样惰性只会越来越大;最后是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润滑剂”,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点爱心,让情感贯穿其中,让孩子始终感受到“爱”,这才是关键。于是在当天的语文课上,边玉姣用一小部分时间来与学生们沟通“我为什么学习”“我怎样学习”,孩子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而梦想最能打动人,边玉娇从孩子天真的想法入手,循循善诱,最终引导到眼前的学习上来,又以正面的例子为榜样,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孩子们安静了下来,忽闪着大眼睛,山那边不再是山,山连着海,海连着天,未来洞开了一扇大门。听着边老师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蓝天白云之下,春风吹拂之中,一棵棵幼苗破土而出,惬意地伸展着手臂,扭动着腰肢,随着轻盈的音乐,在阳光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教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在二年级四班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在西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她体味着跋涉的乐趣,感悟着付出的真谛,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稚嫩的心灵点亮心灯,照耀他们一路前行。来到西和三个多月了,边玉姣在学校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降雪。天空灰蒙蒙的,远近一片苍茫,没有风,雪花簌簌落于孔庙屋脊之上,积了薄薄的一层,几只麻雀蹦蹦跳跳、寻寻觅觅,瞬间有了些许空灵的感觉。凝视着窗外,她的思绪有些发散,飘飘悠悠,怎么也抓不住。雪花是洁白的,情感却是五颜六色的,炽热的情怀,流年疾驰的时光,此刻一齐袭上她的心头。风风雨雨几十载,何妨停下匆匆的步履,捡拾片刻的闲暇,侧耳倾听那美妙的天籁之音。来到西和支教,孩子纯真无瑕的眼神和渴求知识的执着,就像山间流淌的泉水,让她的心彻底静下来了,犹如一个幽蓝幽蓝的湖泊,四时风光倒映其中、山容水态绚丽多姿。支教期间,边玉姣每天坚持撰写支教笔记,风雨无阻,雷打不动,记录下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自己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有了万多字。“我所扶助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小征,他是一名脑瘫儿童,行动不便,智力发育迟缓,不能参加正常的学校生活。为了让小征也能够读书、认字、学习知识,我多次到小征家里送教上门,为他讲解课本知识,教他阅读、写字。前几天去看他的时候,他家长说他很喜欢学习语文知识,特别喜欢读书。每个人都是天使,他只是丢失了翅膀,回不了天堂,我的任务就是帮他寻找,直到笑容再一次浮现在他脸上。”“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我把市北区骨干教师录制的网课分享到了学校二年级级部,与本校教师合作,推出每课教学微视频,推荐阅读材料,做到资源共享。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wh/1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