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探索形成“统筹配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集中发力”的帮扶模式,有效凝聚攻坚合力,优化帮扶工作模式,组织名干部开展驻村工作,实现了脱贫攻坚效益最大化。
年5月,刚从部队转业3个月的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职工贾殿阁,听到省政协要向对口扶贫村选派驻村干部的消息后,就第一时间报名到条件比较艰苦的西和县蒿林乡大唐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一到村里,贾殿阁就把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大唐村有党员30人,他们都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凝聚干事合力,带领村支部委员和党员率先学懂弄通相关政策,并鼓励他们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大唐村历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花椒树也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管护,花椒产业并没有为村民带来太多的收益,贾殿阁通过和乡镇沟通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花椒的群众进行花椒树的管护技术培训,并鼓励其他村民种植花椒树,增加经济收入。年底,大唐村有花椒种植户多户,种植面积达多亩,种植户年均增长余元。
像贾殿阁一样,西和县名驻村干部俯下身子倾心驻村帮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他们和各级干部的努力,群众思想观念积极转变,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自脱贫攻坚以来,我县共整合中央和省市县家单位名帮扶干部,按照“因村选人组队、按贫部署力量”的原则,向全县有贫困人口的个行政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现力量配置精准化,不断放大帮扶人员行业优势,让各级帮扶单位在做好本村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干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事,实现了帮扶工作由“独唱”向“合唱”转变,促进了帮扶效益最大化。
(报道:杨军祥梁云霞)
陇南西和发布出品监制阳芳责编
王宝编辑
姜波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