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via许耀仁、许智尧兄弟
中国农村独有其乖戾和绝望,在大部分面向上,农村的“症状”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系统性、结构性的。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一命题而言,应当首先讨论留守儿童的现实问题(留守、经济、社会保障;抚养、家庭、教育):在黑热病和响尾蛇出没的贫瘠土壤上,在药堆满炕、死堆满院子的土坯房中,在高利贷与公安系统为一丘之貉的远山黑河里,现实问题远远凌驾于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囿于一对一的被动、传统模式在神奇的中国似有固步自封之嫌,长期服务于中产以上阶级的心理治疗需要突破固有的桎梏;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们有能力并且理应做得更多,相比于畏畏缩缩地躲在城市里讨论被夸大的“苦难”和“幸福”,中国农村才是心理学更应背负的主题。
6月底,我与心理系、教育学院和社会学系同学一行8人共同前往甘肃,开展为期一周的留守儿童心理调研与干预项目,目的地是陇南市西和县稍峪乡稍峪村。丝毫不必怀疑团队所有成员的热忱与勇敢,令我最受共振之处有二:邱丽容在拥挤的卧铺上说她的梦想是“改善西部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康乐在面对当地教师时振臂高呼“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由”。
现就整体情况做总结。
1《稍峪》
入夜时,风与我们对饮热酒蛾子缘冷光滑行,翅膀上长满死
山谷的螺纹与鳞片:恐惧的钢刃凉水卷走男人,甩下颤颤的玉米
在黑雾席卷春麦前,老人赶紧把秸秆烧成浓烟,用额头叩击泥墙
孩子也入睡了,深如一口井——井里他们挥铁锹,舌头与火流星
微小的情感刺入山的皮肤,像蛇山不回赠以泪水,微小等于无
黑水长流于山林与谷地,一迟疑,巨人的石触手就疯涌向夜空
.7.7
2项目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图1):由李曼负责,针对当地4-6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成效方面,投影设备过小、学生过多、对学生理解力的高度都制约了讲座的效度。
图1团结进取追求卓越
教师培训讲座(图2):由邱丽容和康乐负责,对当地中小学教师开展压力管理、教育的必要性讲座;也正是在这堂讲座上,康乐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由”,技惊四座、艳压群芳。他随后把这句话发了朋友圈。
图2康乐压着电视机
留守儿童家庭的访谈(图3):全员参加,对经过筛选的个案进行调研、访谈,筛选标准是留守儿童、行为或情绪异常(主要是内向、社交退缩)。这一部分是我收获最大的部分;除了对留守儿童的访谈,我还对当地公务员、教师、志愿者、电商老板慈善家、经济良好的家庭进行了访谈,收获异常丰富(并不仅仅在现象层面上,更在政治、文化和心理机制层面上)。
图3一家五口人
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图4):全员参加,团体过程与内容由牟惊雷设计,素质拓展部分由何冰冰设计;团体设计为4次(3hpr),每次主题分别为“情绪”“关系”“自我”“综合”。设计参照的标准来自于城市同年龄的孩子,理想状况下,每一位领队带8名左右队员,但这在实践中遇到了来自几方面的强大阻力:a)当地孩子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人格、情绪和智识水平上;b)团队人数远大于预想,几乎每个领队带了18人左右;c)语言交流存在轻微障碍;d)场地局限,使得团队内/间的动力混乱;)领队在前期的受训不够充分;f)设置(例如时间、人数、场地)更改较为随意。这就导致了团体出现如下问题:a)大部分孩子害羞、内向,在团体时缄默不言;b)领队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c)孩子们无法理解部分团体活动,使得这些活动收效甚微;d)临时的调整扰乱了团体进程;)团队容易受同教室另一团队的影响。
图4李慧想戳天花板
3心理介入的成效分析
短期
1.介入效果离我们预期有差距,具体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述,原则性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够了解当地农村的现状、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尽管我在一开始就认为现实问题>心理问题);
2.访谈较为粗浅,作为社会学调研尚可,但较专业临床访谈相去甚远,不过似乎在客观条件下,访谈也只能达到如此深度;
3.介入未达预期的一大原因是关系建立不够,其背后是时间、专业能力的双重束缚。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持续一个月,我们能与当地人共同生活更久、与孩子的关系稳定并深入的话,介入效果会好很多;
4.上述批评似有严苛,而在项目结束后也发生了特别温暖的事情:夏洁、李慧组里的几个小朋友要了她们的电话后,每天给她们打电话、关心她们的情况(虽然以动力学视角来看这样的行为可以解读出多重意义),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团体辅导至少在某些层面上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此作为探索留守儿童内心状况的绳索。
长期
需要对所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在3个月、半年后再进行数据采集后才能看出结果。
4当地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评估(简版)
4.1突出的人格特质或症状表征
a)害羞/羞耻:极为普遍,不论是否留守
b)内向:大部分孩子
c)封闭:大部分孩子
d)分裂样(木讷、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富于幻想):部分孩子
)*抑郁相关:猜测
f)*被动攻击:猜测
g)*创伤相关(包括创伤的代际传递):猜测
h)*边缘性:猜测
4.2依恋问题衍生的客体关系问题:主要抚养者的缺位(略)
4.3自我功能、智力发育、情绪能力发展水平不及城市(略)
4.4原因分析
a)结构性问题:经济-社会保障-政治-文化-教育的系列问题
b)主要抚养者的缺席:客体关系/依恋理论
c)农村文化:闭塞、沉默、乖戾
d)当地地缘文化
)家庭的结构性问题:贫穷、主要劳动力少、疾病
f)重男轻女导致的孩子太多
5个案
详见xcl文档、收集的问卷及团体辅导时的材料
出于a)伦理;b)作者比较懒;c)太长了没人看,因此对个案不展开论述,但需说明一点,有两个变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依恋环境(父母是否缺席、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养育方式);
第二,经济状况。
6心理治疗的介入方式
原则性
a)发展心理学的介入方式可能好于临床的方式
b)临床的方式需要结合义工、志愿者的工作方式
c)介入应当是长期、稳定的
d)介入时,不应以心理工作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志愿者或教师身份
)处理现实问题的等级高于心理问题
方法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