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绣香包浓情过端午人民资讯

本报记者 袁媛远6月12日,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在市区滨江湿地公园里,一串串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香包纷纷亮相,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赏、选购,呈现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来自武都区柏林镇指甲山村的杜进女老人,今年已经85岁高龄,但她眼明耳亮,一边向围观的游客介绍陇南端午民俗,一边演示香包的制作过程。一针一线地来回缝制很是费功夫,香包背后的故事也格外吸引人。“过去我们生活条件差,平时攒点边角料才给娃娃缝个香包。”杜进女向大家介绍,“现在日子好了,我精心挑选出好的面料,缝绣成各式各样的香包,端午期间拿到市场上卖,能挣一千多元钱呢!”“小时候过端午,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母亲缝制的香包。如今我和两个妹妹也学着缝制香包,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杜进女老人的大女儿杜润英笑着说。在一旁的摊位上,西和县何坝镇草坪村村民张水清还带来了特色中药香包,同样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西和县是“乞巧之乡”,当地妇女能编善织,张水清的一双“巧手”,绣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那时刺绣只是自己用,压根儿没想到能卖出去。”张水清说,“我现在也吃上了‘文化饭’,农闲时就在家或到车间做刺绣,去年挣了一万多元钱。”西和香包品类繁多,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张水清笑呵呵地说:“今年端午节,我们村里还制作了一些具有乞巧元素的香包,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大的市场!”-06-:00:00:c.html2巧手绣香包浓情过端午/enpproperty本文来源:陇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mj/1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