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由铁四院勘察设计,中铁十一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物资、中铁建电气化局参与建设的渝厦高铁益阳至长沙段开通运营。至此,湖南省14个市州实现高铁全覆盖、全贯通。
渝厦高铁(益长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沿线经过2市6县区,线路长约64.2公里,其中正线桥梁和隧道43座,桥隧比高达79.5%。全线设益阳南、宁乡西和长沙西3个车站,按上限标准时速公里设计。
益长段开通运营后,益阳至长沙的铁路通行时间由原来的70分钟压缩至30分钟,大大缩短益阳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对优化湖南交通运输结构、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匠心独运
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益阳南站
益阳南站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站房主体3层,局部四层,站场规模为2台6线,是全线规模最大的车站。
站房正立面钢结构
设计过程中,铁四院充分结合当地“竹文化”,提取竹文化的三角交织元素,通过空间编织钢结构支撑,让整个车站跨度更大、空间更灵动。
候车室内的框景效果
车站周边四山环抱,设计团队充分发掘条件优越的自然景观,巧妙地将圆拱造型与纤细的索拉式玻璃幕墙相结合,勾勒出带有山体弧度的取景画框,让美景成为站厅四季变化的背景墙,形成了益阳南站独有的空间体验。
攻克难关
重点工程精准施工
宁乡站特大桥转体
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宁乡站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长米,其中转体连续梁部分长米,跨越石长铁路和宁乡市多条重要交通干道,是常益长铁路最长的转体桥。
施工期间,项目部利用全站仪测量计算转动距离以及剩余距离,结合梁端移动距离与转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主控台控制点动秒数实现精准对位,仅用50分钟时间,便将1.1万吨的转体桥平稳转动,实现精准对接。
开足马力
多个项目跑出加速度
施工最高峰时,25个作业面同时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单日突破.8米;日夜奋战天,全线最长跨度的跨岳临高速特大桥连续梁提前15天完成施工任务;采用国内先进的WZ型铺轨机组作业,铺轨进度最高可达每天9公里……中国铁建的建设者,在渝厦高铁益长段建设开足马力,为线路开通跑出“加速度”。
水泥供应现场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面临武汉地区钢厂和水泥厂停供停产、物资运输费用阶段性走高、保供压力和资金压力巨大等因素,中铁物资中南公司依托行业内区域影响力,与上游厂家充分沟通,多方协调调货,为渝厦高铁益长段累计供应钢材约3.6万吨,水泥约4.2万吨。
安岭隧道
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安岭隧道是渝厦高铁常益长段全线唯一一座高风险隧道,建设者对整座隧道采取进口出口两头掘进的方式开挖,在现场配备了两倍以上的施工人员,隧道掘进与拱架搭设、混凝土喷涂同时进行,比原计划提前了60天顺利贯通。
望城制梁场
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望城制梁场作为全线第一个完成箱梁预制任务的梁场,获得业主的肯定发放一张绿牌,创下了月最高预制69榀箱梁的纪录,为渝厦高铁益长段建成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
安全质量贯穿建设全过程
益阳南站车站
从设计源头上抓好质量安全。铁四院渝厦高铁(益长段)设计负责人雒明波介绍,设计团队充分运用BIM技术,设计涵盖桥梁、路基、车站、站房和隧道等工点类型,全线建成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工程,能够对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实现了渝厦高铁(益长段)在高铁防灾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
益阳南站变电所
益阳南牵引变电所按国铁集团无人值守标准设计,所内设置辅助监控系统,具备视频监视及巡检、环境信息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动力照明控制等功能,利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了传统变电所值班员的人工巡检。
在焊轨施工中,中铁十一局建设者使用了全国先进的电感应正火设备,进行无缝钢轨焊接正火作业,钢轨焊接好后形成的区间无缝线路,将最大限度提高行车面的平顺度,让列车在高速行驶中保证旅客乘坐平稳舒适。此外,他们还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铁路工程线运输调度系统”,实现了工程运输调度信息化、列车运行监控实时化、工程线施工作业规范化、统计分析自动化、安全监督无死角覆盖化。
益长段通信基站
针对作为铁路“动脉血管”的“四电”系统集成工程,中铁建电气化局在施工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引擎,高标准打造智能建造中心。全线腕臂、吊弦全部采用工厂智能化预配,实现了生产标准高、效率高、精度高。全线所亭布线利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及线缆路径优化,确保施工一次成型、一次达优,确保工程质量外美内实。
下一步,在建的渝厦高铁常德至益阳段开通运营后,渝厦高铁常德至益阳至长沙段将实现全线贯通,和已经开通的黔张常高铁、张吉怀高铁实现互联互通,湖南省高铁运营网络将实现大闭环,届时湖南全省将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推动湖南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图文编辑:王洪娇
执行主编:王莹
内容来源:铁四院、中铁十一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物资、中铁建电气化局
原标题:《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渝厦高铁益阳至长沙段通车》